我们曾通过一个被罚案例,给大家讲了一下企业通过豪车避税不靠谱。很多人对于这事还有诸多问题,今天我们再略微深入的给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购买豪车避税被查与否,关键点在于购入的车辆是否真的跟生产经营有关,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很容易产生涉税风险。 在实务中,有不少公司有类似的操作,把一些跟公司经营无关的个人消费直接入账。多数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老板或者股东的一些买东西、吃饭等个人消费,直接在企业里进行入账报销。或者将私人用的汽车挂公司名下,计入固定资产,并且一些油费、保养费等在企业的管理费用里进行列支。 甚至不少所谓的专家也推波助澜,忽悠企业通过将个人使用的车辆挂在公司名下进行避税。但是,税务局早就明确,企业发生与经营无关的支出,是不能进行税前扣除的,增值税上,也不得进行抵扣。如果处理不当,违规利用豪车避税,甚至还会被会务认定为偷税!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企业如果不能划分清楚,甚至故意混淆企业支出和股东个人消费支出,虚增进项、虚假申报、骗取留抵退税等,那么可能面临较为严峻的涉税风险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补税、罚款、滞纳金,甚至刑事责任。
我们非但不建议大家用豪车避税,相反,即便是企业用于正常经营的车辆,在购入后也应建立比较健全的车辆管理、使用流程和制度,相关的用车、里程登记、费用列支等做到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通过税务局的一些口径,以及总结各类相关的税案,我们认为,企业购买豪车务必注意以下几个风险点: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分为使用和处理两个环节 1、在使用环节,豪车如果不是企业经营所需,又无法划分清楚个人自用还是企业生产使用,那么或存在被税务局认定与生产经营无关,进而导致无法税前扣除。 2、在处置环节,如果采用低价转让,或会因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没有正当理由,进而被调增纳税所得额。 二、增值税方面:也十分为使用和处置两个环节 1、使用环节这里,豪车如果无法证明是企业经营需要,那么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存在无法抵扣的风险。 2、处置环节这里,如果低价转让,也是存在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进而被要求按公允价值进行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方面: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购买的豪车如果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会被视为利润分配,投资者个人需按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税。非这两种类型企业的个人投资者,则会被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税。 2、企业如果低价转让豪车给公司内部人员,比如转给股东,低于公允价值的部分,企业或需依股东分红、工资薪金所得等项目,代扣代缴个税。 最后,更多企业涉税风险及规避内容,可以看下我们专栏:
公司一直零报税,突然买了40几万的车,会被税务局查吗?如何应对?不一定,看你买车的钱是什么钱了。
如果你用的是股东投入的款项、借款等形式买的车也没什么问题啊。朋友的公司搞私募基金的,账上也趴了小几千万(注册资本一个亿,股东第一期注资),也不理财。快半年了也没什么收入,也是买了几台车,也是零报税,也没什么问题,确实是没有收入啊。
一直零报税和突然购40几万的车,一起发生难免会让不了解内情的心里嘀咕嘀咕。你公司零报税,实际上有没有收入啊?没有收入,税务局查也没事。就怕你隐匿收入,不交或少交税金。
税务的信息和银行的信息是共享的,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股东相关的账户只要想查都能查到。去年双十二国税总局成立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司,就是专业搞这个的,再加上金税三期,想不了解都难。只是现在还没得空找你!网上有句戏言,最懂你的不是你的另一半,而是税务局。
如果前期隐匿收入,那就赶紧在账上反映出来,以免届时补税又罚款。如果没有隐匿收入,还是那句话,来查也没啥可担心的。
要想税务局不查,企业自己先要做好自查,不要产生相关的疑点。当然,如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也不用担心被查。
一直零申报 要看这个“一直”是多久,以及是不是正常的。一般来说,企业开业之初,零申报是正常的,但是随着经营起来了,还在长期零申报,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是确实没有生意,还是有隐匿收入的嫌疑?如果确实没有收入,税务上没有问题,但是企业的经营有没有问题呢,是本身业务还没开展,处于投入的阶段,还是说并不准备持续经营,这样的问题,需要思考好。
买车的钱谁出的? 公司既然没有经营,那么也没有收入,没有经营的现金流。买车的钱是哪里来的呢?如果是股东的投资,或者是借款,那么资金流上没什么问题,但是管理上可能有些问题。公司没有任何业务,也还没赚钱,先买个车放着,从财务管理上,这是不经济的。笔者也确实碰到过这样的老板,公司是搞研发的,融资融了不少钱,要求买好几台车,其中还有一台豪车。这样的要求,对于公司的发展是有问题的。所以,还是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这个买车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税务。
所以,虽然这个事情不一定涉及到税务的风险,但企业也需要从几个方面多加考虑。一是不要存在隐匿收入的风险,现在大数据越来越进步,不少隐匿收入的企业都通过爬虫技术或者税银联网被发现了,税务上尽量先做好充分地自查;二是除了税务,企业也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未来的经营、财务管理等等,都仔细斟酌,再做决定。
简净轩认为,正常经营进行纳税申报的公司,即使公司账面一下子多出40几万的资产,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相反,如果是没有收入的空壳公司一下子多了几十万的资产,而这种资产不是生产必须,而是小 汽车 ,肯定会引起关注,会不会被税局稽查,有没有问题,前提是自身的行为是否端正。
如果公司属于初创阶段,没有收入进行零申报是很好理解的。股东足够有钱,就想买辆车放在公司账面上,第一可以折旧,属于费用,第二公司有资产,账面也好看些,这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
公司长期未经营,一直都是零申报的状态,但是也保不齐突然有一天老板想用这个公司了,只要股东肯投资,钱来的正路也没啥问题。
如果公司一直存在账外经营,本应该确认收入缴纳税款,为了逃避税款,不开票也不做无票收入,这种情况下被税局关注进行税务稽查到,肯定是要追缴税款的。
所以,公司账面多了资产,只要钱来的正,公司没弄虚作假,就不用担心,否则的话就有点招摇过市了,仿佛在说:此地无疑三百两啊。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公司一直零申报,说明还没有收入的来源;也可能是公司所开展的相关业务正处于研发阶段,每个月就只有费用支出了。
现在因为业务活动的需要,公司购进了车辆,正常入固定资产做相关账务处理,保证账务合理合规就行。
当然了,还是要结合您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做工作了。如果一直没有经营业务(两、三年都没有业务开展),还是尽早注销为好,没有存在的意义。
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真实发生的,谁来检查都不怕。谢谢!
您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人民幸福感和有钱人的程度没有感知。40万的车心里话不是什么豪车,无非就是壳好看一点。而公司为了发展去买一辆车无可厚非,没必要考虑税务的问题。\r\r而公司长期报零太没必要了。你以为国家的大数据是吃白饭?!不要认为私人往来的账户就没人理你,你所有的交易记录到银行的后台一查,全都有。不信你自己去查查人民银行的后台数据。所以劝这位兄弟,告诉你公司的老板,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如果公司能够运营,只要三个月盈利别太多超过40万,那就没什么大毛病。但如果资金往来太多,而且没事就走私人账户,作为朋友劝你们一句,多少报点税,大数据看着你了。\r\r而税务尤其是地税时间长了,你们公司总是零,你觉得他们不问么?这么久了,公司不运营,你们留着这个公司干什么用?所以大度、开放、包容,适度纳税你们并不吃亏。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这种情况如果公司确定没有任何收入,零申报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有的企业在筹建期,可能只有支出发生,没有任何收入,这种情况没有必要担心是否会被税务机关检查,即使被检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企业有收入采取了隐瞒的方法,这种情况被查肯定是有风险的。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以公司名义买车,买车肯定是为了公司业务活动的需要,否则按常理不会以公司名义买车。因为公司买车后期肯定还有买汽油、保险、维修保养等支出,一个长期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企业肯定是不正常的。一旦税务机关检查,这些疑点问题作为公司来讲是无法回避的。
实务中常常也会遇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显示有成本费用支出,但是没有收入,企业长期亏损。这种情况很多是由于企业收入没有及时确认导致的,也要有的是以公司名义买车,实际上暂时个人使用,并没有用于公司业务,这种情况相关折旧、费用支出是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
总之,这种情况建议企业最好自查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没有收入隐瞒或者延迟确认问题,就不用担心。如果存在类似问题,建议企业主动自查补报。
零申报期间买车与税务检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企业注册成立的初期,由于没有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存在零申报的情况。而这个时候也正是企业需要大量购置固定资产的阶段,所以购买车辆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属于正常现象,因此,税务机关不会因为企业零申报时购买了车辆而对其进行税务检查。
什么是零申报?
所谓零申报,是指纳税人在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申报的应纳税额为零。
只有当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为零时,才可以进行零申报。只要申报真实,零申报是允许的。税务机关不会仅仅以企业长期零申报为依据,而对其进行税务检查。
零申报期间可以买车吗?
零申报只代表企业当期缴纳的税额为零,但税务机关无权以零申报为借口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包括买车。购置一辆价值40几万元的车,可以据实入账,并按企业的会计政策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可以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根据财税(2018)54号文件规定,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企业购入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价值500万以下的设备、器具,也可以一次性税前扣除。所以零申报期间买车不存在税务问题。
零申报期间买车会被税务检查吗?
零申报期间有可能会被税务检查,但检查的原因绝不会因为零申报期间买了一辆价值40多万元的车辆,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如何应对?
应对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检查零申报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少交税款的情况。如果存在零申报错误,少缴税款的情况,应及时到税务机关进行更正申报,补交税款。
天上飘过六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公司买不买车,跟公司零申报,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如果公司实际上是有经营收入的,但是长期虚假零申报,花40多万买车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导火索。
企业开张经营,发生各类开支是必要的,所以花40多万元买辆车也非常正常,并不会特别引起税务局的注意。
因为企业在筹办期间,也有可能存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阶段。所以不管企业有没有收入,跟买车都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有可能会引发税务局的关注。如果是虚假的长期零申报 ,这就有风险了。对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如实申报,责任和风险完全在企业端。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63条规定:
所以对企业来说,绝对不应当抱有侥幸心理,虚假申报。现在税务局的征管能力越来越强大,完全有能力查实企业的经营情况。 如果企业本身存在偷漏税的问题,又花了大笔资金购买 汽车 ,就有可能引起税务局的关注,成为引发风险的导火索。
零申报也不是说不可以的。关键还是在于真实的零申报还是转移了收入。如果对公账户一分钱也不进,法人个人银行卡也一分钱不进。公司的电话、宽带、物流、等等也一点不动。做零申报是没有问题的。买的 汽车 进报表了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税务局来查了,也是零申报。确实么有开展业务。只在花钱没有赚钱。还有一些搞研发的公司。也是只花钱没有收入的。都属于正常现象。
关于如何防止税务局被稽核罚款。我录制过两个短视频,有兴趣你可以搜索“伍琳强 税务稽查”进行查询和观看。
不一定,可用原来的注册资本购买,也可向股东借钱购买!
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有哪些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有:
公司出资购买房屋、汽车,权利人却写成股东,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
帐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混杂在一起不能划分清楚;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从而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负。
外资企业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应付福利费,且年末帐面保留余额;
未成立工会组织的,仍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工会经费,支出时也未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专用单据。
扩展资料:
涉税风险原因分析:
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收政策多变性导致的风险由于中国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多元,主要包括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之间在税务行政执法上常常重叠。
另外,法律、法规、规章中赋予行政机关过多的自由裁量权,纳税人即使具有较为充分的理由,税务机关也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轻易加以否定,从而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法规变化过快,朝令夕改,税收政策的变化比较频繁、不够稳定,加之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难以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如果企业不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就会使自己的纳税行为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