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不稳定导致的风险
我国税收政策经常有新的补充和调整,这一方面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又给企业带来风险。在筹划期间如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有税收政策设计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成不合法,由合理变成不合理,从而产生筹划风险。
法律层次低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的过程就是寻找那些影响企业应纳税额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对税收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涉及的税收可控制因素有限,大量的筹划依据(税收优惠政策、财务与税收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等形式出现,缺乏统一性和严肃性。这些行政规章、文件往往不够明晰,企业依据这些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开展税收筹划,有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
对税收政策不了解导致的风险
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每一项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明确的条件上、地域上的限定。正是这些特点使得不少纳税人,因为能全面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了解不及时、理解不透彻,或者税收筹划操作程序上的失误,丧失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从而损失了本可以得到的税收利益。
项目选择不当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涉及企业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分配等各个领域,涉及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几乎所有的税种。但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有的税收筹划可能涉及一个项目、一个税种,有的可能涉及多个项目、多个税种,有的是单一性的,有的是综合性的。如果企业未加合理选择开展筹划,操作程序不规范,其筹划成功的概率必然较低。
税务筹划有没有风险?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看到回答下方评论有朋友介绍了税务筹划所涉及的风险了,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税务筹划要注意些什么?
成本
税务筹划作为维护企业的利益的必要手段,不能仅考虑企业税负的减轻,还要考虑为减轻税负而增加的显性或隐性成本。如果单纯为筹划而筹划,就可能降低筹划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负效应,如筹划的显性收益不能弥补筹划的显性成本,或者虽能弥补显性成本,但其显性净收益低于机会成本等。
守法原则
税务筹划一定要守法,不能公然抗法,这也是税务筹划与逃税、欠税、抗税、骗税最本质的区别。根据“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税务筹划只是利用税法或税收制度的漏洞来获取利益,本身并不违法。
自我保护
这就要求做税务筹划的企业的会计凭证一定要真实完整,会计账簿设置和记录要符合税法的规定。比如对增值税实行的专用发票抵扣制,依法取得专用发票非常重要。
时效性问题
时效性原则最主要就是体现在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上,比如销售收入确认、销项税额的确认、各项成本费用的确认等,都有时效性问题。
整体性原则
税务筹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关注给企业带来的整体财务利益,不能仅考虑税收因素对收益的影响,要算企业的大账,而不是眼睛只盯在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上,要综合衡量,整体筹划。
风险收益均衡原则
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税务筹划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或间接收益,但不能缺失风险意识,要遵循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规避风险。
多变性问题
税务政策经常会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经常变化,税务筹划也应随之而及时变化,随时调整。
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困难有哪些?企业税务筹划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欢迎关注,点赞,下次精彩内容推荐,业务办理请私信或电话 一、观念问题 1、没有正确认识税务筹划的意义 在了解到企业税务筹划可以帮助企业节税后,有些人把偷税和逃税混为一谈,认为税务筹划的本质是一样的。毕竟,目标都是降低企业的税费。一些企业通过一些非法操作,如一些假凭证、假账,达到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虽然这些行为也有助于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但它们不是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的一些调整,帮助企业合法合理地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法律,从而达到节税的效果 2、忽略税务规划的成本 虽然企业税务筹划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完全不需要支付一些成本和费用,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支付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为税务筹划方案支付一定的成本可以提高税务筹划的效果 二、目标问题 1、不管长期目标,只关注眼前的目标 在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我们可以考虑长远的效果。对目前的期税收来说,我们不应过于担心,只考虑当前的直接效益,而不考虑长期效益,这不符合税务筹划的长期目标效果。长期考虑,企业未来的收获会更加丰厚 2、只是为了节税 虽然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作用是帮助企业节税,但税务筹划的作用并不限于帮助企业节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记账方式的一些调整都可以达到节税的效果。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也可以关注公司的各个方面。全面的考虑公司各个方面的税务筹划效果,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获得税务筹划的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