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红的发票做账务处理的方法:
借:应收账款(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红字)
开具正确的发票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当月的税额为零,因为该销项税之前月份已申报。
符合作废条件的(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发票注明作废,开票软件注明作废。
(一)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时间未超过销售方开票当月;
(二)销售方未抄税并且未记账;
(三)购买方未认证或者认证结果为"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
发票冲红,表示原先开的发票有误或需更正,需要重新开发票调整账目的意思。(原始发票称蓝票,冲红是相对原票而来)可以在3日内予以办理完毕。
发票冲红受理审核要求:
(一)收付款双方都未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收款方应将需冲红发票收回,并在发票各联上加盖“作废”字样后,按正确的金额重新开具发票;
(二)收付款双方都已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付款方凭其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的“冲红发票证明”,到收款方办理冲红发票手续。
收款方凭付款方“冲红发票证明”,按冲红发票金额开具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后,再按正确的金额重新开具发票。同时,收款方应将“冲红发票证明”粘贴在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第一联(存根联)后,以备核查;
(三)付款方已入账,收款方未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付款方凭其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的“冲红发票证明”,同上(二)。同时,收款方应将冲红发票第三联(记账联)与“冲红发票证明”一起粘贴在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第三联(记账联)后,以备核查;
(四)收款方已入账,付款方未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收款方应将需冲红发票收回,并按冲红发票金额开具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后,按正确的金额重新开具发票。同时,收款方应将冲红发票第二联(发票联)粘贴在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第二联(发票联)后,以备核查。
冲红的发票税款怎么办?发票冲红以后的税费不是退回,而是从发生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或从发生购进货物退出或者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x0d\x0a发票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所开具和收取的业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也是审计机关、税务机关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
收据才是收付款凭证,发票只能证明业务发生了,不能证明款项是否收付。
\x0d\x0a简单来说,发票就是发生的成本、费用或收入的原始凭证。
对于公司来讲,发票主要是公司做账的依据,同时也是缴税的费用凭证;而对于员工来讲,发票主要是用来报销的。
\x0d\x0a更多关于冲红的发票税款怎么办,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16074161581172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发票冲红后税款怎么办发票冲红后税款怎么办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以下称一般纳税人)因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因购进货物退出或者折让而收回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购进货物退出或者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发生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开票有误等情形,应按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未按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增值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扣减.因此,需要注意:发票冲红以后的税费不是退回,而是从发生销售货物退回或者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或从发生购进货物退出或者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发票冲红时原发票怎么操作?(一)收付款双方都未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收款方应将需冲红发票收回,并在发票各联上加盖"作废"字样后,按正确的金额重新开具发票;(二)收付款双方都已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付款方凭其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的"冲红发票证明",到收款方办理冲红发票手续.收款方凭付款方"冲红发票证明",按冲红发票金额开具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后,再按正确的金额重新开具发票.同时,收款方应将"冲红发票证明"粘贴在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第一联(存根联)后,以备核查;(三)付款方已入账,收款方未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付款方凭其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开具的"冲红发票证明",同上(二).同时,收款方应将冲红发票第三联(记账联)与"冲红发票证明"一起粘贴在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第三联(记账联)后,以备核查;(四)收款方已入账,付款方未入账的冲红发票处理.收款方应将需冲红发票收回,并按冲红发票金额开具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后,按正确的金额重新开具发票.同时,收款方应将冲红发票第二联(发票联)粘贴在红字发票或负数发票第二联(发票联)后,以备核查.如果发生了需要冲红发票的业务,进行发票冲红后税款怎么办?直接抵减当期的销售产生的销项税,而不是直接的把交过的税款退回,现在你明白了吗?如果还想关注更多的关于发票冲红的相关政策解读,欢迎观看更多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