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可以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法律依据:《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五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按照行政审批权限,对涉嫌在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企业进行核查处理,不在行政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应当及时将相关情况逐级上报至有权限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研究处理。涉嫌在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的企业应配合接受核查,并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等部门在资质审查中发现弄虚作假行为的,应将有关情况告知同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并配合核查。
建筑资质办理工程业绩造假,资质被撤销有哪些原因?建筑资质办理工程业绩造假,资质被撤销有哪些原因
建筑企业工程业绩造假受主管驱动
随着建筑资质标准的简化,建筑企业办理资质上升级,对于人员方面的要求只剩技术负责人的考核,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项目业绩,建筑企业的资质等级决定了其经营范围和市场竞争力,随着企业资质等级的不断提高,其工程建设范围也将扩大,可承包的工程等级也将提高,因此,资质升级对建筑公司尤为重要,为了资质升级可以承包更大的工程项目,很多建筑企业在工程业绩上弄虚作假。
另外,由于对企业工程项目业绩申报的要求更加严格,有些公司虽然有工程业绩,但由于备案工作做得不好,或者因为他们没有注意项目业绩考核,又或是由于一些小错误导致所提交的业绩升级审核不被认可,例如施工图纸不完整或施工图纸与提供的业绩不一致,导致审核资质达不到标准,只能在业绩上弄虚作假。
监管越来越严格,监管手段升级
由于监管手段不断升级,企业工程业绩造假比之前更容易被发现,这也是公司资质比以前更频繁撤销的客观原因,监管手段的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告知承诺系统加强动态核查
对于建筑施工资质升级的动态核查,主要原因是检查项目工程业绩,如果发现工程业绩是造假的,企业通过虚假业绩获取资质,不但会撤销资质,而且三年之内都不能再申请此类资质。
四库一平台监督项目的业绩记录
2018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文件,要求加强对已入库工程项目信息的监督检查,规范化监督机制,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一步监督信息的真实性,确保项目业绩记录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有效解决工程业绩造假的问题。
建筑市场主体的黑名单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信用管理暂定办法,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了建筑市场主体的黑名单制度,要求各级住房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重点关注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中列出的建筑市场主体,受限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等方面,对于工程业绩造假的建筑企业,各地区的惩罚办法是撤销其相关企业资质,不得在3年内再次申请资质,并列入建筑主体黑名单中。
建筑资质造假怎么举报最有效法律主观:建筑师证挂靠是犯法的。可以去建筑工程部门举报或者去法院起诉。《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已经对注册建造师的执业纪律做出了明确规定,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执业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等行为均是被禁止的行为。对此类违规人员,设置有撤销注册、罚款等处罚措施。这位负责人表示,资质挂靠,证书转租不仅违法,资质证书持有人一旦受到侵害,其权益还难以保障。政府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问题的专项清理,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照建设行政处罚规定,进行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对相关施工企业将予以停业整顿、限制市场准入及降低资质等级、吊销企业资质等处罚。
法律客观:《公司法》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