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及账务处理怎么做答:税务:有限合伙人投资于有限合伙企业后,即按占伙比例在合伙企业占有相应份额,此时,有限合伙人在账面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耒作明确规定.如果记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显然不妥,因为有限合伙企业不存在股份和"股权"问题.记入"长期应收款"等作为普通债权性资产也属不当,因为《合伙企业法》中规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一般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为此,笔者建议增设"长期投资"科目,用于核算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资产.投资以后,对于投资的核算方法存在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基于合伙企业的特性及谨慎原则,应采用成本法.这种核算方法也贴近《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控制权、管理权条款: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一般观点认为,合伙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轻于公司制企业.理由是:对作为投资人的自然人在税收成本上有一定差别,公司制企业存在企业所得税双重征税问题,而合伙企业只对合伙人征收一重所得税.合伙企业生产的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因此,无论合伙企业的所得是否分配至各合伙人名下,均应按各合伙人所享受的权益确定缴纳所得税.账务: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相应账务处理科目与一般企业没有什么区别,比如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工资借;管理费用等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等科目合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确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一)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二)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三)协商不成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四)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此段基本和合伙企业法的相关条文一致,体现了合伙企业人合的主旨.为了完整的回答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及账务处理怎么做这个问题,笔者整理了非常多的关于合伙企业的知识,并且将账务和税上的处理汇总在本文资讯,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很好的帮助?除此以外还可以在上文中学习到合伙纳税额的确定哦.。
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政策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实行查账征税方式的合伙企业改为核定征税方式后,在查账征税方式下认定的年度经营亏损未弥补完的部分,不得再继续弥补。
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该合伙创投企业的个人合伙人可以按照对初创科技型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个人合伙人从合伙创投企业分得的经营所得;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什么条件:1、有二个以上合伙人。
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有书面合伙协议。
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本法对普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形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筹划有限合伙企业的税收筹划如下:1、增加企业的消费支出;2、转让定价多发生于一些产品交换或销售过程,主要是通过共同的利益,在交换时转移利润或者分享利润的方式,使之间的商品非常见的价格去转移,但是此种方法目前常被税务部门重点检查,因此使用需注意;3、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不能直接抵消税前利润,但是只能按计划折旧,如果购买设备,投资者不仅要在早期支付大量资金,还要扣除生产量。
从税务筹划的方向,如果设备是租赁的,承租人可以减少以前的利润税通过支付租金,减少税立足于业务活动,进一步降低应付金额纳税,因此,公司应采用租赁设备作为考虑的主要替代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