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正常纳税申报,法律规定每月15日前,遇有节假日顺延。
如果是退税、免税申请,一般有时间段,听税务部门通知申请即可,因为免税先要取得免税资格后才能免税。
对于申报,如果逾期了,就要受到处罚,迟交的税款还要加收滞纳金。
带申报表去税务局,他们打催报通知书;2、拿通知书和申报表到纳税大厅的纳税申报窗口去申报交罚款;3、申报期限一般是每月前十五日,零申报也要提交申报资料申报的;4、不是故意的,时间也不长,有可能就没罚款的;5、申报一般要缴滞纳金,税款的万分之五。
公司个税申报的具体操作流程:1、登录当地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点击进入个税申报;2、点击个税申报,填写个税报表,生成申报数据;3、对表格进行检查,确认无误之后点击提交。
个税申报需要提交的材料有:1、《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3份。
《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B表)》3份(初次申报或在信息发生变化时填报)。
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其他能够证明纳税人收入、财产原值、相关税费的有关资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申报期结束后发现申报有遗漏怎么办?每当纳税申报期结束后,总有一些会计新人在问:忘记申报了怎么办?忘记缴款了怎么办?忘记报送会计报表了怎么办?过了申报期还可以“补救”吗?
对于这些新手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做一下简单的回复:
即使已过了申报期了,仍然可以网上申报和缴款,但是因为超期申报,会面临相应的“惩罚措施”。下面我们分几种情况来看看——
第一种情况 忘记报送申报表
所有申报表(即除了【资料与信息】和【事项】之外的【税费申报】里的所有报表)(如下图所示)。
补救方法:即使申报期结束,也可以在网上继续申报,申报方法和申报期内一致。
面临的后果
超期申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如果申报的报表有税款,需要在网上把税款和超期申报产生的滞纳金一起缴纳了,不用再去税务大厅缴纳;
零税额的报表,无税额自然也就无滞纳金。虽然无“罚款”,但是超期申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影响企业法人和财务的个人信用。
提醒
超期申报,无论有无税额,是否缴纳滞纳金,都将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影响企业法人和财务的个人信用,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每月注意时间,按期申报!
第二种情况 忘记报送资料信息表
在【填写】—【资料与信息】以及【事项】里的如下几张:
会计报表(即财务报表);
FB206《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数据采集》;
FP002《发票明细数据报送》;
JH001《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以及JH002《海关稽核结果明细查询确认》等(如下图所示)。
会计报表及《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数据采集》
《发票明细数据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及《海关稽核结果明细查询确认》
补救方法:以上这几张报表在一个月内允许重复报送,且不受申报期时间的限制。
面临的后果
即使超过申报期报送也不会产生任何后果。
提醒
重复报送有个前提条件:要收到上一次发送出去的这张报表对应的回执后,才能再次填写这张报表重新发送。
第三种情况 已经报送但忘记缴款
已经发送了申报表,可是忘记缴款了,过了申报期才想起来本月有税款未缴。
补救方法:即使申报期结束,也可以在网上缴款,缴款方法和申报期内一致,即在主界面点击【缴款】按钮或者【立即缴款】。
面临的后果
因为超期缴款,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滞纳金,需要在网上把税款和滞纳金一起缴纳了,不用再去税务大厅缴纳。
提醒
忘记缴款往往是因为申报的时候把发送报表当成申报的最后一个环节,发送报表后就完事。
对此,再次强调:发送报表并不是整个申报过程的结束动作,只有收到“申报成功”的回执,并且收到及打印出缴款凭证才算是真正完成整个月的申报工作。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在申报期内申报和缴款,申报期结束后“补救”,申报了总比不申报要好。有小部分企业(多为新企业),由于未开展经营,没有营业收入,所以直接不申报或者零申报。对此,申报姐再次提醒:
企业正常情形的零申报无可厚非,长时间零申报就属于异常申报,不但要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而且还存在税收风险。
存在虚假零申报的纳税人还是尽快前往税务机关进行更正申报,如果进入检查环节,那么将失去自查补正的机会!
中小企业全盘账务处理与纳税筹划实战特训班
14天,30个课时,手把手教授全盘账处理,实打实培训纳税筹划,助你完成会计理论到时间的飞跃,极速修成卓越会计,学完即可上岗,轻松胜任所有会计基础工作。
点击成为卓越会计>>
报税报晚了会有什么问题法律主观:报税最晚一般在月初的15日之前,遇到节假日时日期顺延。纳税人报税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是:报税应在征期内及时上报,没有业务的可以零申报,但是不能不报。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