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朋友,下面我以近期几个实际操作的案例来具体告诉你税筹的方法。
案例一:企业通过变更企业纳税人身份来节税
于老板准备承包一个企业,承包期为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企业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上缴租赁费50000元,预计实现会计利润53000元(已扣除租赁费,未扣除折旧费),于老板自己不领取工资。已知该地区规定的业主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在营业执照上,于老板目前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使用原有企业的营业执照,要么将其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执照。哪种方式税后利润更高呢?
总结:综上来说,变更为个体工商户,实际取得的税后利润比之前原有企业要高将近一倍。
案例二: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节税
某公司员工张先生每月从公司领取工资、薪金所得8000元,由于租住一套两居室住房,每月支付房租2000元。那么,张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
(8000-3500)×10%-105=345元。
为了帮张先生降低税负,在不增加雇主费用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怎么做呢?
税务筹划方案: 公司为易先生提供给免费住房,工资下调到每月6000元,由于个人所得收入减少,个人应纳税款则会降低,而雇主的费用负担不变。那么,易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的税额为:(6000-3500)×10%-105=145元。
经过规划,易先生降低税负345-145=200元。
案例三:
李老板打算和两位朋友合开一家花店,预计年盈利180000元,工资每人每月1600元。花店面临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的选择,不同的身份意味着纳税的税率也不同,于是,这位李老板就有了疑惑,到底选哪种形式呢?
中财企航列出来这样一组数据:
两者比较,税收负担率相差27%,中财企航建议李老板选择合伙制形式开办公司。
每一家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具体的税务筹划方案还要从企业具体情况分析。
企业税负压力大,如何从源头做好税务筹划?企业税收筹划的成功,离不开适合的筹划方式以及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所以企业税收筹划开展的时候,一方面需要综合所有情况完成税收筹划,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常用的税收筹划方法,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选择。那么常见的税收筹划方法包括些什么?
(一)为职工搞福利或发放奖励性纪念品,(作者:税点点)低价出售,或私分商品性货物;
(二)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销货退回或者在发生的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三)商品性货物用于本企业专项工程或福利设施,本应视同对外销售,但采取低估价、次品折扣方式降低销售额;
(四)随同货物销售的包装物,单独处理,不要汇入销售收入;
(五)实现销售收入时,采用特殊的结算方式,拖延入账时间,延续税款缴纳;
(六)采用用于本企业继续生产加工的方式,避免作为对外销售处理;
(七)销售货物后加价收入或价外补贴收入,采取措施不要汇入销售收入;
(八)采取某种合法合理的方式坐支,少汇销售收入;
(九)设法将销售过程中的回扣冲减销售收入;
(十)以物换物;一般纳税人税务筹划利用当期进项税额节税,进项税额是指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已纳的增值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限于增值税税款抵扣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和购进负税农产品的价格中所含增值税额
因此进项税额节税策略包括:
(一)纳税人进口货物时,向海关收取增(作者:税点点)值税完税凭证,并注明增值税额;
(二)在价格同等的情况下,购买具有增值税发票的货物;
(三)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将部分固定资产附属件作为原材料购进,并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四)购进免税农业产品的价格中所含增值税额,按购货发票或经税务机关认可的收购凭据上注明的价格,依照10%的扣除税率,获得10%的抵扣;
(四)一般纳税人委托加工货物时,不仅向委托方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要努力争取使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尽可能地大;
(五)一般纳税人购买货物或应税劳务,不仅向对方索要专用的增值税发票,而且向销方取得增值税款专用发票上说明的增值税额;
(六)采用兼营手段,缩小不得抵扣部分的比例。
(七)将非应税和免税项目购进的货物和劳务与应税项目购进的货物与劳务混同购进,并获得增值税发票;
(八)为了顺利获得抵扣,节税者应当特别注意下列情况,并防止它发生:
第一,购进货物,应税劳务或委托加工货物未按规定取得并保存扣税凭证的;
第二,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未有购货发票(作者:税点点)或经税务机关认可的收购凭证;
第三,购进货物,应税劳务或委托加工货物的扣税凭证上未按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或者所注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不符合规定的;
以上两大类策略,是从可供节税筹划的实际操作的角度着眼而提出的一般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案。从本质上说可归纳为:一是争取缩小销项税额;二是争取扩大进项税额,其效果是从两个方向压缩应缴税额。
税点点平台:国内创新型互联网税务筹划服务平台,专注于提供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信息,以及确保税务筹划效果的落地执行和管理的平台。
企业税负压力大,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源头做好税务筹划 全国现在有很多地方,都有非常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给予入驻企业高额税收扶持奖励。
那么我就来告诉您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来说能给予企业多大的税收奖励。
企业可以享受到多大的税收奖励。
首先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开发区,主要给予企业的奖励是:
增值税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扶持奖励
还有针对个人独资企业的核定征收。主要就是这三大块
增值税,所得税,具体的扶持奖励政策: 增值税返税比例高达:75%-90%; 企业所得税返税比例高达:75%-90%; 个人所得税返税比例高达:75%-90%; 返税周期快,当月纳税,次月奖励到账 总部经济模式,不用实地入驻,只需入驻到当地,就可以享受当地的政策 全国各地企业,都可以申请享受。
个人独独资企业核定征收政策:
在开发区注册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申请核定征收
个人独资企业,不交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低至:0.5%-2.1%; 综合税负低至:0.5%-3.16%。 (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后,由于是核定征收,不用考虑成本发票和进项发票) 非常适合一些缺成本发票,利润虚高的企业,以及一些高收入,高净值的人群
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就是上面这几点,企业能够合理利用上面的政策,可以给予企业节约很多税收。比如您把主体公司注册地址迁移到税收洼地,那么您还是正常经营纳税以后可以得到差不多总税收:35%-45% 的返税扶持政策。减少很大一部分的税收压力。
当然如果企业的所得税这块压力比较大,企业可以通过办理个人独资或者有限公司的企业,服务行业的比如企业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咨询等等。和主体公司这面发生服务类的业务来往,转移利润到个人独资或者有限公司企业,享受核定政策或者有限公司以后, 缴纳:3.16%的税金 以后这笔资金就可以自由的使用了。
版权声明:本回答转自《WG税收优惠政策》公众号,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可关注公众号了解~
《梅梅谈税》专注于园区招商,利用地方性税收奖励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合理合规节税避税!
企业税负压力大,如何从源头做好税务筹划,通过税务筹划合规节税、
前几年的增值税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好几个行业增值税税率进行了整体的下调,特别是贸易企业的增值税率变动最大!从16%的增值税税率,降低至为:13%的税率。并于当年的4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在增值税改革以及增值税税率下降以后、对于贸易企业来讲是最大的利好!但是在实际的情况是贸易企业的综合税负依然很大,依然是所有行业里面增值税税率最高的!
那么面对高额的税收压力、贸易企业除了享受国家性的政策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合规税筹、合理节税、
其实贸易企业想要合规节税、合理避税、可以通过享受税收洼地的高额税收奖励返还政策来合理的节税避税。
在不改变贸易企业现有的经营地址和经营模式的情况下、只需将贸易企业的注册地址注册到我平台对接的税收优惠园区、就可以享受当地园区高额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红税的高额奖励与返还。贸易企业当月纳税,次月园区就会直接奖励到账、当月纳税、次月奖励返还、政策稳定、兑现及时!
外区域税负重的企业都可以申请享受。不受地域限制
具体的政策为: 1、增值税以税收优惠园区地方财政留存部分的:70%-90% 进行奖励和返还。 2、企业所得税以税收优惠园区地方财政留存部分的:70%-90% 进行奖励和返还。 4、个人所得税以税收优惠园区地方财政留存部分的:70%-90% 进行奖励和返还。 3、股东红利税以税收优惠园区地方财政留存部分的:70%-90% 进行奖励和返还。
贸易企业想要合规节税、可以通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来合规解决,不仅可以高额节税、而且完全合规合法。
版权声明:文章转自《梅梅谈税》公众号,税务筹划请移步《梅梅谈税》!
例如,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为了促进环保领域的发展,国家方面往往会针对相关企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合理调整国家的资源配置,促使企业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环保领域,在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最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但近几年,西南地区的政府部门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各项招商引资的政策,其中对于企业税收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总部经济税收优惠政策总部经济税收优惠政策重点在于对入驻享受政策的企业提供非常好的税收筹划环境,帮助企业合理合法减轻税收压力。
案例解析:
浙江XX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软件开发(税负6%)、软件销售(税负13%),整体业务量大进项不多整体税负沉重,针对企业的两项业务将其拆分为两家公司:
方案一:浙江XX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到上海税收洼地注册一家分公司,将销售的业务全部分割调整到分公司,分公司独立核算所产生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园区财政扶持,增值税返还缴税额地方留存部分30%-70%,企业所得税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的30%-70%
方案二:浙江XX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到上海的税收洼地注册一家个人独资企业作为下游服务商,通过业务合作的形式将部分利润留在个人独资企业,让个人独资去承担交税,个人独资企业按照现行税法是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及股东分红税,仅缴纳个人生产经营所得税便可提现,入驻园区的个人独资企业享受核定征收税负在0.9%-2%左右,税负极低。
假设浙江XX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下称A公司),年收入为2000万元,费用支出在1000万,利润为1000万元,通过设立个人独资企业(下称B企业),将A公司的利润中的500万元以招待费营销费的业务模式转入B企业,具体节税效果比较如下:
分析:不管B企业为小规模或者一般纳税人,其所承担的增值税税额A公司都可以用来抵扣,等于是A公司应该承担的增值税部分的转移到了B企业,所以B企业实际担负的税额只有个税的10.44,那么算下来的税负10.44/500万=2.1%,B企业相对于A公司节约税款为:200-10.44=189.56万元,节税比例高达:189.56/200=94.78%。
企业税负压力大,个人认为从以下源头做好税务筹划:
从战略架构层面,企业应该搭建起最优的税务架构,比如集团总部、总公司、母公司、控股公司的安排与筹划;集团内部业务的整合;等等。
从商业模式层面,主要在协议安排里面做文章,对涉税条款进行设计和筹划,并选择合适的交易模式。
从税务管理层面,主要是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成本费用的扣除政策,比如上面所说的适用于税收洼地的优惠政策,以及行业性的优惠政策,递延纳税政策的运用等,如以下:
省增值税:就业安置
(1)节税方式:企业只要录用下岗员工、残疾人士等都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分析公司岗位的需要,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
(2)值得要注意的是:这家企业总人数不得低于40人;残疾人数要占公司总人数四分之一以上,并且不少于10人;给予残疾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工资标准(例如:深圳2200元/月);并且要给他们购买五险一金(交纳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 保险)
(3)优惠之处:残疾人工资 4倍=国家给企业的返利。企业当月申请下来,国家次月将退税费,流程方便快捷,很好节省成本,同时又可以很好帮助残疾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员工福利政策(省个税)
(1)节税方式:针对大企业员工工资高,月收入几万元,想减少个税及社保问题的。
(2)主要要求:合理取得发票:职工困难补助费,只要是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的决定就可以作为合法凭据,合理的福利费列支范围的人员工资、补贴是不需要发票的,对购买属于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的实物资产和发生对外的相关费用应取得合法发票。
(3)案例:某企业,工资合计1000万,企业利润约为400万,所得税率25%,所得税缴纳100万。使用福利平台后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使用前 使用后
福利费列支 0 140
服务费(平台) 0 60(选择性使用)
400 200
企业所得税缴纳100 50
分红个人所得税 60 30
福利费成本 0 2.5
160 82.5(按最高值核算)
77.5万
人力资源产品包
(1)节税方式:有需求人员外包的所有企业,比如比较常见的银行外包等等。(2)以员工5000元/月为例,使用人力资源产品包后数据如下:
5000 50002
保险(个人部分) 510 0
保险(公司部分) 984.5 100(商业保险类)
增值税成本 0 336
0 336(流转抵扣后不增加成本)
4490 5000
单位承担社保费 984.5 1000
利用企业清算
企业清算指公司解散时,为终结现存的财产和其他法律关系,依照法定程序,对公司的财产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理、处分和分配,以了结其债权债务关系,从而剥夺公司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公司除因合并或分立而解散外,其余原因引起的解散,均须经过清算程序。
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在资本公积金中,除企业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外,其它项目可从清算所得中扣除。对于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发生时计入资本公积,清算时并入清算所得予以课税,这相当于增值部分可以延期纳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创造条件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增值后的财产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础。这样可以较原来多提折旧,抵减更多的所得税,从而减轻税负。
很多公司都是用这种方法来降低税负的。
利用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
利用“股权转让”变为“先撤资再增资”进行税务筹划。
例如:有一家企业要买500亩地,平均每亩10万元,大约需要5000万元。其中200亩准备留作自用,其他300亩打算平分3块卖掉。这家企业老板咨询过税务专家,怎么买地比较划算。因为如果1000万买的土地,几年后出售时可能会达到5000万元,其中土地增值税是相当高的。专家建议:再去成立三家公司,每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各自购买100亩土地。将来出售土地时,不再出售土地本身,而是出售其中一家公司的股权。或者公司去与别人合资,以后再转让股权,赢得的利润更大,这是长远的做法。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利用这招进行税务筹划。
设立新的机构减少纳税
有些税收优惠条件,是企业一设立就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会计案例:对某公司的税收筹划案例案例背景
鹏飞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飞公司)是2003年年底成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尼龙制品的加工生产,品种单一。产品除了小部分国内销售外,大部分是出口境外。该公司与某税务师事务所签订了常年税务顾问合同。
审查过程
注册税务师进驻该企业,进一步了解到该企业是一家生产性外资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2007年以前都是采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但从2007年2月开始就出现各种各样的生产贸易方式,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大部分是由国外进口的,小部分辅料国内采购,生产加工方式有来料加工方式,也有进料加工方式;出口销往国外的方式也有两种,有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方式。这就使得这家生产产品相对单一的企业在财务核算上很复杂。
注册税务师查看了企业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成本计算不正确。这是生产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虽然正确归集了领用的原材料成本,但是在制造费用的归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应列“制造费用”的设备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没有严格区分,有的直接列在“管理费用”,在当月损益中直接摊销;在成本方面还存在一个重大问题,企业无法正确计算在产品数量,导致单个成本计算不够准确。所以该企业虽然品种单一,但单价忽高忽低,存在明显不合理。
进项发票没有认证。笔者了解到原来该企业一直以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为主,即使开展了其他的生产方式后,来料加工业务仍占很大的比例。因为来料加工是免征免退的业务,该企业负责人认为其一般贸易的出口业务很少,不想退税,也从来没有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手续,财务人员基于不退税的想法,也糊涂地没有进行进项的认证,全部列为成本。
在收入方面,没有区分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来料加工收入。
在采购国外材料时没有将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材料分开核算。
财务部门没有定期和仓库账核对实物数量,导致财务部门的账存数和实存数存在重大的差异。
代理建议
在成本方面。成本的准确核算是生产性企业核算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财务人员应了解熟悉整个生产流程,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成品的销售等环节。核对进出库单和材料发票核算原材料采购和发出成本,确定制造费用归集的范围,准确归集设备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车间办公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为下一步产品的分摊作准备;确定一定方法计算在产品数量,正确核算完工产成品和在产品,计算单个产品成本,根据销售产成品的数量和单个产品成本,正确计算当月产品的销售成本。
在进项发票方面,注册税务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了沟通并提出建议:每月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不管是否涉及退税,都应及时到税务机关认证,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出现内销时用于进项抵扣,另一方面也可以鉴别该发票的真伪。该企业主要业务是来料加工业务,免征免退。但与外贸企业不同,如果有直接出口贸易方式,不能将全部的进项发票转作成本,应将来料加工时领用国内采购的辅料部分的进项税额按比率予以进项转出。
直接出口收入、间接出口收入和来料加工收入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分设明细科目核算。
国内采购材料、国外进口料件和国外来料加工要分设明细核算。
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将账存数与实存数核对,及时调整差异。
企业出口的产品中有尼龙制品和塑料包袋,尼龙制品的退税率是11%,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塑料包袋的退税率在2007年7月1日调整为5%.对于退税率有大幅度降低的商品,材料是国外采购的,而且国内采购的辅料进项很少,出口销售的单价很高的情况下,注册税务师建议企业尽量采用来料加工的模式,避免采用进料加工的形式。因为进料加工是企业用外汇从境外购入原材料,经生产加工成成品后反销出口的业务,对于进料加工业务,进料海关免税,货物出口按免、抵、退计算退(免)税。对于来料加工业务退税政策是免征免退的,受退税率降低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
企业应尽快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手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第三条规定,出口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第七条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未按本通知第三条规定期限申报退(免)税的,主管其征税部门应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根据该规定,有出口业务不申报是不行的,过了期限不仅不能退税,而且还要作内销处理,缴纳销项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