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个人所得税缴税记录,可以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直接去当地税务局,提供个人身份证原件,填写查税登记表进行查询即可。
二是登录当地个人所得税的官方网站,注册登记并绑定个人信息后即可查询。
三是下载手机个人所得税的app,进行注册登录绑定个人信息后也可以查询。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怎么查个人所得税的查询方式如下:
窗口查询,缴纳社保人直接带上个人的证件到税务查询;
网络查询,登录第三方支付软件选择生活服务查看;
个人企业所得税app查看。
个人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扣缴的,是企业会计每月申请缴纳的,因此必须查看公司工资表用户的个人所得税缴纳状况。如果必须个人纳税证明,用以贷款或是别的,必须委托企业财务去税局出具个人企业所得税个人纳税证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
取得应税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
取得境外所得;
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经营所得;
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四条 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应税款项时,应当依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预扣或者代扣税款,按时缴库,并专项记载备查。
前款所称支付,包括现金支付、汇拨支付、转账支付和以有价证券、实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怎么查询自己的个税缴纳记录?查询个人所得税缴纳记录可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或使用手机APP“税e申报”,选择“个人用户”登录后,进入“个人所得税”板块,在“个人所得税缴费查询”中输入相应信息即可查询。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应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此,每个人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种类和金额不同,每年缴纳时间也不。
如果要查询自己的个税缴纳记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第一种途径是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
登录个人用户后,点击“个人所得税”板块,选择“个人所得税缴费查询”,输入相应信息,就能查询到自己的个税缴纳记录。
相应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和号码、手机号码等。
如果有多年的个税缴纳记录,可以查看具体年份的缴纳情况。
第二种途径是使用手机APP“税e申报”。
在APP中选择“个人用户”登录后,进入“个人所得税”板块,在“个人所得税缴费查询”中输入相应信息,就能查询到自己的个税缴纳记录。
与网站查询相似,也可以查看具体年份的缴纳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个税缴纳记录查询需要提供正确的个人信息。
如果查询不到或信息有误,可以向当地税务机关咨询或申请进行补正。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个人所得税适用于取得各种性质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多种情形。
如果在这些情形中取得收入,可能需要根据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更为具体的查询方法,可以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或咨询当地税务机关。
查询个人所得税缴纳记录需要提供正确的个人信息以便相关部门准确查找,而每个人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因人而异。
查询个人所得税缴纳记录有助于了解自己缴纳的税款和缴纳时间,为个人财务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