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定向分红的税务风险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25 01:51:50

  可以通过工资薪金、申请税收优惠的方式来合理避税。按照个税规定,个人股东获得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时,依法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最终股东能够拿到的钱大大缩水,不少股东为了规避这部分的税款,往往会采取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向企业借款等,但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反而还会给企业带去很大的风险,很容易引起税务稽查。

通过发放工资薪金进行筹划

  股东也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可以按普通员工为其发放工资,提前提取收益。

  通过发放工资薪金进行筹划时,还需要注意,2019年个税改革后,员工的工资薪金按照七级累进制进行计算,适用税率3%——45%,同时,还可以申请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降低税负,但筹划时应特别注意发放的工资金额,适用税率应低于20%,否则也无法达到节税目的。

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

  一般来说,企业都是采用自然人直接持股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意味着分红时需按照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股东可以通过投资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将投资企业注册到税收优惠区,通过税收优惠区的财政奖励政策,返还不同比例的税,从而达到节税的效果。

  其中,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申请核定征收,税负率极低,可以达到较好的节税效果。

自然人直接持股

  自然人直接持股是可以有效降低分红避税的,这种方法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法,而且是合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个人拥有债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这种股持股方式是现在很多股东的做法,这种方法是可以有进行分红避税的,而且避税是合法的,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只要是合法的就是可以尝试的。

自然人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持股

  这就是自然人通过合伙企业持股来降低分红避税的方法。因为国家有规定单独进行投资的利息以及分红税收费用是比较高的,而通过合伙的方式持股,间接持股这种税收会比较低,这就是自然人,避税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法律允许的一种方法,自然人是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分红个税避税的,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是可以尝试的。

自然人通过有限公司间接持股

  自然竟然进行分红个税,避税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限公司间接持股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有限公司是可以为大家减免一定的税费的,这是国家规定的,也是符合国家法律的。如果自然人找不到合适的避税方法,就可以通过有限公司来进行间接持股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进行分红个税避税,这种方法是非常好的。

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哪些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扩展资料

税务风险几乎是所有纳税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由于经济规模大,业务范围广,重大事项多,社会关注度高等原因,其潜在的税务风险更多,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更高,造成的损失更大。

第一,用企业管理代替税务管理。大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绝对控股或全资持股,在股权、财产、经营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自觉地把具有法人地位的不同公司,当作一个企业看待,在并购重组、资产划转等方面,习惯采用无偿划转等方式。

尽管在企业管理上可以将不同的法人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对待,但在税务管理上,不同的法人企业,甚至不同的分公司之间,都可能是一个个独立的纳税人,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

应该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往来收取价款、支付费用,税法一般不承认无偿划转。企业统一管理和税务区别管理的矛盾,导致许多潜在的风险。

第二,用情理观念代替税法规定。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时,很多大企业往往首先从情与理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税法的规定出发。情与法之间,理与法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合情合理的做法,不一定合法。

比如,企业自税务机关取得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手续费,虽然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征的现象,但严格来讲,应该征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税务机关之所以给企业支付部分费用,是因为企业给税务机关提供代理服务了。

一些纳税人从情理的角度出发,认为税务机关支付的手续费不应征税,税务风险由此产生。涉税问题的处理,首先应该从税法的规定出发,将税法作为判定是否应该纳税的统一尺度,在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中,法大于情,法大于理。当然,不合情、不合理的规定,也应适当调整。

第三,观念更新落后于征管的进步。税务机关不断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思想观念等方面强化依法征税,征管的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金税工程的实施,税务机关已经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征管系统,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更是要求纳税人将更多的涉税信息提交给税务机关。

同时,税务机关不断完善依法征税的制度建设,税务人员随意执法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与征管环境的变化相比,有的纳税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习惯,遇到涉税问题,不是分析原因。

避免再犯,而是通过传统的找人“摆平”的方式,尽管可能暂时平息事态,但以后还是难免再次爆发,导致更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务风险

股东拿着公司的股票分红,这种收入有什么风险?

下面问题来了:是不是分红越多越好呢?如何去考查和比较企业的分红行为?投资分红型股票,需要注意些什么?本文试图给出一些答案,首先来看什么是分红。

1

什么是分红?

分红是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方式之一。辛苦经营一年,企业获取了一定的净利润。

关于净利润的分配,一般有两种方式:一部分以“留存收益”的方式,保存在企业内部,为企业未来的增长提供资金支持;另一部分以“股利(分红)”的方式,分配给股东。

股利一般有两种形式: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其中,股票股利实际上就是将净利润以股票的方式发放给投资者,也就是传说中的“送股和转股”,在这种模式下,利润仍然保留在了企业内部,其效果与留存收益类似(参见图1)。只有现金股利,才是扎扎实实地将利润以现金的形式,分配到股东手中。

2

如何去考查和比较分红?

在现实中,人们的情绪往往容易被绝对指标所影响,例如,当吉比特(603444)抛出“10派100元”的分红方案的时候,市场一片哗然,股价也在后续的两个交易日内大涨15%。

但是参考更具可比性的分红指标——股息率(每股现金分红除以每股股价,即每投资1元该股票得到的分红金额),吉比特的股息率仅4.6%,在当前公布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中仅仅排第70位。

读者朋友仔细看上表可以发现,平时的热门股,如贵州茅台(股息率1.53%)和工商银行(股息率4.37%),并不在“股息率最高10支待分红股票”之列。

今年,股息率最高的股票大都分布在钢铁行业,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钢铁行业去年相对景气,各企业取得了不错的利润;另一方面,预期未来一段时间,钢铁需求趋向于饱和,企业无意扩大生产,将去年大部分的利润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

3

现金分红是多多益善吗?

现金分红是不是多多益善,取决于风险相当的情况下,“企业成长所实现的收益率”与“股东自己再投资收益率”哪个更高,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前面的介绍,归属股东的收益实质上是净利润。无论是现金分红,还是留存收益,不过是净利润最终的表现形式而已。

现金分红,相当于将利润以现金的方式分配给股东,股东可以根据情况,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再投资;而留存收益,则相当于将原本属于股东的利润再投资给了企业,享受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率。

最终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以上两种方式,哪一种能够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

当企业成长所实现的收益率高于股东自己再投资的收益率时,以留存收益的方式,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该策略更加适合成长股。

以苹果公司为例,从1997年乔布斯再度入主公司至2011年离开,苹果公司未进行任何分红,但是,在此期间,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的业绩飞速增长,股价从0.56美元(前复权),一路涨到50美元(前复权),翻了将近90倍,年化复合收益率38%。这个收益率是普通投资人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股神巴菲特的长期复合收益率也仅在20%左右)。在此情况下,不拿分红,直接将利润以收益留存的方式继续投资苹果,对于股东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当急需用钱时,股东可以通过卖出股票实现收益。

当企业成长所实现的收益率低于股东自己再投资收益率时,现金分红的方式,对于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是更好的选择。该策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盘蓝筹股。

如前面提到的工商银行,经营非常的稳健,盈利能力了得,但是其主营业务也相当成熟,网点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业务渗透几近饱和。要实现如苹果当年那样的高速增长已经相当困难,每年赚到的净利润却相当可观,在此基础上,分配给股东,让股东自己通过再投资实现利润,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分红多少并不重要,将资金配置到性价比高的资产上更为重要。

4

分红可以强制吗?

与债券利息不同,股票分红一般不具备强制性。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中都会有分红条款,这些条款,明确了公司分红实施的条件和占净利润的比例。

作为公司章程的一部分,这些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相应的条款一般比较松散,无法形成实质性的约束,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的需要,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要一个相对比较灵活的约束条件,另一方面,公司章程的制定更多的受大股东和董事会的影响,他们显然也不可能给自己戴上紧箍咒。

从监管层的角度,证监会2013年曾经出台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但是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对于企业现金分红的监管也是非常困难的。与查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不同,股利分配是一个公司经营治理的问题,更多的只能通过督促企业和教育投资者的方式去推动,无法动用法律法规简单的一刀切。

5

“高送转”有意义吗?

高送转只不过使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有所增加,由于整体股权价值不会由于股利分配而增加,故“高送转”后,每股价值会降低,理论上不会增加股权价值。

考虑到“高送转”的新闻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注意到相关的股票,另外,随着每股价格的降低,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股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贵州茅台超过9万元/手的高门槛,将很多小投资者拦在门外,如果能够通过“高送转”将股价降下来,很多小投资者也有机会参与了,无疑对股价存在积极影响。

6

分红的替代方式有哪些?

除了现金股利和收益留存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案吗?

还真有,股票回购!股票回购是指公司利用资金在市场上回购并注销部分股票,由此带来的股价的提升,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分红。股票回购的优势包括:

(1)市场信号更加正面。传统的现金分红一般比较稳定,如中国平安,每半年一次分红,无论业绩好坏,分红务必要持续,一旦中断,对市场将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而股票回购不存在持续性的问题,回购计划可以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随时推出,对于股票的市场反映也偏正面。

(2)避税。传统的现金分红存在着一定的股息红利税(对于长期投资者有一定减免),考虑到我国对于股票投资暂时不征资本利得税,通过股票回购的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避税效果。

大家都在看

股东分红的财税处理!

个人所获得的股息、红利当然征收的就是个人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视同分配股息、红利七种情形视同分配股息、红利七种情形今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视同分红?以下企业的六种

公司股东分红如何合理避税?

这个是把最开始的企业所得税25%以及分红个税20%全部筹划的后的税率了,比如450万的金额,筹划前企业所得税:112.5万;股东分红个税:67.5万;总税率40%直接降至5.27%,共交税23.72万。2.如果是有限合伙的分红,还要

企业利润分红如何缴税

企业利润分红的缴税标准如下:1、个人股东按照应得红利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2、从上市公司得到的分红可以减半缴纳征税;3、外国人取得的红利无论是否为上市公司,都不需要缴税;4、居民企业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分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