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法定代表人绑定企业步骤:
首先法定代表人以个人身份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首页。
然后按照【国税业务办理】-【用户管理】-【绑定企业】的路径进入绑定企业操作模块。
再点击"新增"按钮,根据提示填写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点击"确定"后绑定成功.提示绑定成功后,法定代表人就可切换到企业身份办理企业的相关涉税事项。
绑定企业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你录入的信息或当前登录用户信息与金三期税务登记里面的信息不一致(比如:税务登记信息里面法定代表人姓名中间含空格),请到办税服务厅变更税务登记即可。
2017年1月开始,办税已经实行了实名制.在1月之前没有实名认证的,将无法办理税务.现在告诉可以用手机认证.如果手机实名认证成功了,但是绑定不了企业的时候,可以用手机实名认证好的账户登录进去然后用电脑绑定企业。
业务的开展受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部门及注册税务师协会直接监督和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十三条 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电子税务实名认证怎么绑定企业法律主观:具体流程是: 其一、自然人先登陆电子税务局进行用户注册并实名认证信息采集。 其二、纳税人授权,由自然人本人确认,无企业信息的需要关联企业。 其三、企业端登陆电子税务局进行认证确认并验证登陆测试,完成实名认证。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法律、行政 法规 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法律客观:《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 注销登记 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 营业执照 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登陆电子税务局显示未关联登记怎么办用户名为个人注册,无需以企业税号或名称注册。个人用户名登陆后,可绑定一户或多户企业,通过“切换身份”的功能,为不同的企业办理涉税事项。企业绑定步骤:
登录电子税务局网站后,点击右侧“账户设置” ,进入后,点击左边“纳税人授权申请”进入授权界面,点击“申请授权”;
输入纳税人识别号,系统自动带出纳税人名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用户身份”,并勾选办税权限范围,点击“提交”,提交后状态为“申请通过”,即完成企业绑定;
财务负责人、办税员身份信息须与国税金三系统中数据一致,状态为 “申请通过”,否则状态为“提交申请”,须由法人或财务负责人赋予权限后,才有办税权限。
操作环境:360浏览器13 版本号:13.0.1752.1
拓展资料:
税务是税收事务工作的简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税务是泛指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包括税收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宣传、贯彻、执行工作;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调整、修订、改革、完善、宣传、解释、咨询、执行工作;狭义税务一般是指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工作。
税收与税务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依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中国税务部门可分为国税和地税两个不同的系统。前者征收的主要是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和关乎国计民生的主要税种的部分税收(增值税);后者则主要负责合适地方征管的税种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营业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等)。
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税收制度
构成的七个要素:
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