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规范建筑业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国家出台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划分与管理办法》。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划分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划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其中,特级是最高等级,三级是最低等级。
特级资质
特级资质适用于具有超大规模、超高难度、超长周期、超高风险的工程项目,以及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工程项目。
一级资质
一级资质适用于具有大规模、高难度、长周期、较高风险的工程项目,以及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工程项目。
二级资质
二级资质适用于具有中等规模、中等难度、中等周期、中等风险的工程项目。
三级资质
三级资质适用于具有一般规模、一般难度、一般周期、一般风险的工程项目。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分为资格审查、年度审查、项目审查三个方面。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指建筑业企业在申请资质等级时,需要提交相关资料进行审查。资格审查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注册资本、资质证书等方面。
年度审查
年度审查是指建筑业企业在取得资质等级后,需要每年进行审查。年度审查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
项目审查
项目审查是指建筑业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需要进行审查。项目审查主要包括企业资质等级、工程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等方面。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操作步骤
资格审查流程
(1)企业提交申请资料。
(2)资格审查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
(3)初审合格后,资格审查机构进行现场核查。
(4)现场核查合格后,资格审查机构出具审查意见。
(5)建筑业主管部门根据审查意见,决定是否给予资质证书。
年度审查流程
(1)建筑业企业提交年度审查申请。
(2)年度审查机构对企业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
(3)审查合格后,年度审查机构进行现场核查。
(4)现场核查合格后,年度审查机构出具审查意见。
(5)建筑业主管部门根据审查意见,决定是否继续保持资质等级。
项目审查流程
(1)建筑业企业提交工程项目申请。
(2)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初审。
(3)初审合格后,建筑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4)评审合格后,建筑业主管部门发放工程项目承包资格证书。
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具体体现为: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施工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四个序列。
其中,施工综合资质不分类别和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设有13个类别,分为甲级和乙级;专业承包资质设有18个类别,一般分为甲级和乙级,部分专业不分等级;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类别和等级1。
具体的资质标准根据不同的资质序列、类别和等级而定,例如一级资质标准要求企业资产净资产1亿元以上,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等2。
建筑工程承包资质标准具体体现为:1、企业注册资本金3亿元以上;2、企业净资产3.6亿元以上;3、企业近3年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15亿元以上;4、企业其他条件均达到一级资质标准。
综上所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分为施工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四个序列。
【法律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五条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施工劳务资质三个序列。
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为若干资质类别,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资质等级。
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
第六条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和取得相应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担工程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建筑法》对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有何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资质,资质等级根据企业经济实力、技术装备、管理能力、工程业绩等因素来评定。
具体规定包括:
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资质等级管理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并年检合格。
施工企业必须依法注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照。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组织施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达到要求。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保护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得到有效实施。
施工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维护企业和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资质管理时还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具体以当地政策和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