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税额转出操作流程如下:
确认一定比例的进项税为不能抵扣的进项税,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准备进项税转出税单,需要确认合适的税额以及合适的商品代码。
填制进项税转出凭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货物或劳务的名称,金额,增值税税额或率。
在财务制度上进行借方和贷方的处理。
提交报税数据至税务部门。
根据规定,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情况包括: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非正常损失的购讲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发生上述情况,但企业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已发生抵扣进项税额的,则应将该项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一般界定
企业的货物按其来源可分为购入的货物及自产和委托加工的货物两大类。购入的货物未再加工,从理论上讲,其价值没有变化,但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自产和委托加工的货物由于经过加工,其价值已经发生变化。
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类。对内是指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对外是指用于对外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和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等。对内不需要考虑价值变动,而对外需要考虑价值变动。
进项税额转出怎么处理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如下:
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予以转出。
增值税进项怎么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就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允许抵扣,但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一般情况下分录是这样写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各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1、用于非应税项目,进项税额转入相关的项目,比如用于在建不动产时的会计处理:借:在建工程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借:基本生产-X产品(税法规定的免税产品)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进项税额转出: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其价值为零,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发现非正常损失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库存商品
短缺商品经查属人为,损失由个人承担的,其会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