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存在增值税抵扣,所以进货时就不需要索取发票,这样是对的吗?
就在近期,有小规模纳税人收到税务风险提醒:小规模纳税人有销无进,没有提供任何进行发票,请联系主管税务机关处理!
小规模如果只有销项没有进项存在很大的税务风险,很容易成为税务稽查的对象,而小规模纳税人主要的税务风险如下:
开票额正好在免征额临界点
现小规模免征额调高到月15万或季度45万,有很多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额就随着免征额临界点浮动,之前是季度27-30万之间,现在季度40-45万之间,这样不想引起税局的注意都难。
存在大量作废发票或作废发票异常
公司存在大量的作废发票或开票金额快达到免征额临界点时,出现作废发票现象,这些都会被税局稽查作废普票份数10份,比例占当期全部普票50%以上,或作废普票金额占当期全部正数普票金额50%以上,开具金额10万以上;满足任意一个条件,都容易作为异常企业预警,将会被税务局要求自查并且反馈结果。
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
很多朋友认为小规模的标准就是年500万以下,只要1月-12月分累计开票额控制在500万以内就没问题了,其实政策中说的年销售额,指的是连续不超过12个月或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公历年度1-12月。
很多朋友没有理解清楚,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增加企业负担。
一址多户开具发票
在同一地址注册多家小规模纳税人来开具发票,同一IP地址对外开具发票等等。一址多户开具发票
短时间内开票异常
有一些刚成立的小规模纳税人,短时间内开具大量发票,且法人或负责人年龄偏大或户籍不在本地等等。
个体户不记账
税局明确: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要记账;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
曾经有个体户没有建账被罚5万多的例子!
个体户没有业务,可以不报税
很多小规模的个体户认为,咱没有业务发生,就可以不报账,这其实是跟0申报混淆了,0申报不等于是不报税!0申报也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向税务进行报税。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户免税不纳税就可以不用报税
这里的免税是指个体户月销售额15万元或季度45万以下可免征增值税。很多人认为,没超过免征额不用交税就不用报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个体户销售额无论有没有超过月15万或季45万元的,都应当记账报税,只有申报了才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的。
小规模没有进项发票会被清查吗税务局紧急提醒!小规模纳税人有销无进,未提供任何进项,严查 好多企业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误区,认为自己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存在增值税抵扣,因此进货就可以不用取得进货发票,这是严重错误的! 就在近期,有的小规模纳税人就收到了税务局的风险提醒:小规模纳税人有销无进,未提供任何进项发票!
注意了!小规模有销无进,风险巨大 小规模只有销项无进项有很大的涉税风险,一不小心很可能成为税局重点稽查对象。 1、涉嫌虚开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月销售额15万或季度销售额45万免征增值税,所以,很多人为了钻这个空子,注册多个小规模,没有业务,就光开票用。因此小规模只有销项无进项一直是税局稽查重点。 对于真实经营的小规模来说,一定要及时索要发票,否则,可能存在涉嫌虚开发票,被税局盯上。 2、不能税前扣除的风险 虽说小规模纳税人,不涉及增值税抵扣问题,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文规定,公司没有取得进项发票,其相关的成本费用是不能税前扣除的。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运营成本。 3、可能面临罚款 公司经营活动中如果不依法取得发票,按发票管理办法可能会有面临罚款的风险。
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如果进货没有取得发票或合规凭证,后期货物出现质量问题,能不能得到保障,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风险。 除此之外,小规模纳税人还有哪些涉税风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小微企业涉税风险点,赶紧自查! 1、开票额正好在免征额临界点 现小规模免征额调高到月15万或季度45万,有很多小规模纳税人开票额就随着免征额临界点浮动,之前是季度27-30万之间,现在季度40-45万之间,这样不想引起税局的注意都难。 2、存在大量作废发票或作废发票异常 公司存在大量的作废发票或开票金额快达到免征额临界点时,出现作废发票现象,这些都会被税局秋后算账! 作废普票份数10份,比例占当期全部普票50%以上,或作废普票金额占当期全部正数普票金额50%以上,开具金额10万以上; 满足任意一个条件,都容易作为异常企业预警。 3、超标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 有很多会计认为,小规模的标准是年500万元以下,只要1-12月累计开票额控制在500万以内就没问题,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政策中说的年销售额, 指的是连续不超过12个月或四个季度的销售额, 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公历年度1-12月。 正是因为理解有误,每年都有很多小规模纳税人被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对于进项抵扣较少的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税收负担。 4、一址多户开具发票 在同一地址注册多家小规模纳税人来开具发票,同一IP地址对外开具发票等等。 5、短时间内开票异常 有一些刚成立的小规模纳税人,短时间内开具大量发票,且法人或负责人年龄偏大或户籍不在本地等等。 6、个体户不记账 税局明确: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要记账;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
千万别不当回事,已有个体户因没有建账被罚5万多!
个体户没有业务,可以不报税 很多个体户,将零申报和不申报混淆。认为自己符合零申报的情形,就可以不报税。 注意了,零申报≠不申报,零申报也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向税务局进行报税! 而且,征管法的第六十二条规定: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8、个体户免税,不用交税就不用报税 这里的免税是指个体户月销售额15万元或季度45万以下可免征增值税。 很多人认为,没超过免征额不用交税就不用报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个体户销售额无论有没有超过月15万或季45万元的,都应当记账报税,只有申报了才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 3. 这37个账面涉税风险点,也许个别你已经遇到过了 除了上面小规模纳税人有销无进的情况,还有很多大家不太关注的点,依然存在相应的涉税风险点。同样,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思维导图,总结了37个账面涉税风险点,赶紧对照自查吧!
中国国家税收环境极其复杂,不管是老板还是个人,虽然不是财务,但一定要有财税意识。 其实合理的个人避税或企业避税与违法的偷税逃税其实只有一线之隔,个人或企业一个微小的操作失误很可能就会被税局判定为违法。 想要合理企业避税,其实税局也懂“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只要在企业避税操作时注意不要跨过违法的红线,合理合法的企业避税是完全没问题的。
任何人都有安排自己生意的权利,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待遇,而不是强迫他缴纳更多的税款。 智慧的老板“节税”,聪明的老板“避税”,愚蠢的老板“偷税”。 不懂财务的老板: 不是在“交税”的路上,就是在“交罚款”的路上。 不是在“监狱”的路上,就是去“监狱”的路上。 说到财税,除了个人之外,可以说这也是所有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就连马云和刘强东也在其中。否则,马云怎么可能没有工资,刘强东的年薪只有一元? 事实上,上述节税和避税方法是《避税》一书中众多避税方法之一。本书使用了数百个真实案例,结合各种避税方法,告诉你如何正确合理地避税。
说到避税,你可能会问:“纳税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怎么能说合理的避税呢?“避税不是犯罪吗?我们能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它。避税不同于逃税。避税是以合理的方式减少税收支出,而逃税不是对需要纳税的项目纳税。 合法避税是指纳税人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逃避纳税义务,减少税收支出。合理避税不是逃税,它是一种正常的法律活动。合理避税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业等各部门的配合,从签订合同、资金收付等方面入手。
合理避税的知识方法,尽在下面这本书中: 当然,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建议你可以去看看这套“避税”。如今,纳税几乎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因此,学会合理、安全地避税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之后,你可以省下很多税金。 在《避税》一书中,有很多案例知识。愚蠢的老板在逃税,聪明的老板在合理避税,聪明的老板在合理地节税。老板不是财务方面的,但他们必须了解财务。 这种“避税”必须是老板和财务人员的必修课。从税务筹划实施方案到税务风险实例分析,公司老板可以远离财税风险,重构公司税制,合理节税,远离财税和业务风险,使公司稳步盈利。
老板不用会财务,但一定要懂财务,这本书教你实现企业规范化制度化,经营,提升企业利润为企业赚钱 并且如今本小店限时特惠,花一顿饭钱,却可以为你省下更多的钱,再划算不过了!
税务总局:案例+关键词,助你用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结合案例,为纳税人整理总结了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操关键点,帮助纳税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 小型微利企业判定标准是什么? ■关键词:“335” 除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这个条件外,小型微利企业的判定标准可以概括为“335”,即企业同时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三个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查账征收企业还是核定征收企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都可以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关键词:超额累进 财税〔2019〕13号文件规定,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举个例子 小型微利企业A公司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90万元,小型微利企业B公司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80万元,此时,A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90×25%×20%=4.5(万元),B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00×25% +(280-100)×50%]×20%=23(万元)。 汇算清缴时,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如何计算? ■关键词:全年季度平均值 财税〔2019〕13号文件规定,汇算清缴时,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举个例子 C公司2019年4个季度从业人数的季初值和季末值如下表所示:
C公司从业人数的各季度平均值分别为:第1季度平均值=(120+200)÷2=160,第2季度平均值=(400+500)÷2=450,第3季度平均值=(350+200)÷2=275,第4季度平均值=(220+210)÷2=215。 由此,C公司全年季度平均值=(160+450+275+215)÷4=275。 资产总额指标的计算与此相同,企业可以参照上述过程进行计算。 预缴时,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如何计算? ■关键词:截至本期末的季度平均值 从2019年开始,小型微利企业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时,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应比照“全年季度平均值”的计算公式,计算截至本期末的季度平均值。 举个例子 以上述C公司为例,其在预缴第1、2、3和4季度企业所得税时,从业人数计算过程如下: 截至第1季度的季度平均值=160,截至第2季度的季度平均值=(160+450)÷2=305,截至第3季度的季度平均值=(160+450+275)÷3=295,截至第4季度的季度平均值=(160+450+275+215)÷4=275。 资产总额指标的计算与此相同,企业可以参照上述过程进行计算。 享受优惠需要自行判断和计算吗? ■关键词:三个自动 为减轻企业计算和填报负担,金税三期系统和电子税务局系统已经实现了“自动识别、自动计算、自动成表”功能。 自动识别指系统将根据企业申报信息,自动识别其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自动计算指系统将根据一定的计算规则,自动计算出小型微利企业的减免税额;自动成表指系统将根据企业的填报、识别、计算情况,自动填写相关申报表。也就是说,如果企业采用电子申报方式进行申报,完全不用自行计算各项指标并进行判断,征管系统将帮助企业自动完成条件识别、税额计算和填报全过程,既便捷,又准确。 “按季度填报信息”如何填报? ■关键词:申报所属期间所在季度 “按季度填报信息”整合了除应纳税所得额以外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指标,填报情况直接关系着小型微利企业判断结果是否准确。对于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应税所得率的企业,需要填写本企业本次纳税申报所属期间所在季度的相关信息。 举个例子 以C公司为例,从业人数填写规则如下:
资产总额指标的填写与此相同,企业可以参照上述过程进行填写。对于其他项目,填写要求没有变化,企业按照之前的填写规则填写即可。对于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企业,只需要根据税务机关告知的情况,在“小型微利企业”项目中选择“是”或者“否”即可。 享受优惠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关键词:“无” 自2018年起,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全面取消了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管理,小型微利企业在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只要填写纳税申报表相关内容,即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也就是说,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时,除了完成法定的纳税申报外,无须进行任何其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