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税申报表A类中的“营业成本”怎样填写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表A类中的“营业成本”就是你经营成本,他不包括你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营业税金及附加等,就是你的主营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数。因为这张表是预缴,填写这个数只是参考数,在表中是不自动计算的,他只是附列数,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并不是等于利润总额的,A类表的利润总额是你帐上实际数,减去弥补亏损后以你的实际利润计缴所得税,你只要填准实际利润。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中: (1)营业成本: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合计金额填写,不包括期间费用。 (2)营业收入: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合计金额填写。 (3)利润总额:按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填写。 (4)所得税季度申报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之间没有勾稽关系。
就是你账面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 预缴申报表中,此行数据不参与计算
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A类)营业成本到点怎么填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视同销售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包括 :销售货物成本、提供劳务成本、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 建造合同陈本 其他业务成本包括:材料(废料)销售成本、代购代销费用、包装物出租成本、 其他 视同销售成本包括:非货币 *** 易视同销售成本、 货物、资产、劳务视同销售成本 其他视同销售成本 需要申明两点: 1.申报表中不反应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等, 利润总额不一定说要等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2.老会计做的未必就是正确的,我们没必要去遵循他们的思路来做。会计准则随时在变,但他们的思路也许一成不变 如还对营业成本还有疑问,可以去税局网上下载年度申报表,其中附表二对营业成本的内容概括得很清楚
请问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申报表A类中,营业成本包含营业外支出吗 包括。 填表说明:填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规定核算的营业成本。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怎样填写 报送并填写《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纳税人属于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核定征收纳税人,一是按照应税收入额。二是=成本(费用)支出额,根据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所得率计算预交企业所得税。 如果属于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的纳税人填报累计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金额。但不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数据。换算的收入额=“经费支出总额”÷(1-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如果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且属于成本、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的,本行以及相关行次填空。
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预缴申报表(B)类填写 A类是查帐征收的,B类是核定征收的,包括定率和定额两种。你的应该是按5%定率征收 收入本期数是填申报所属期当月或当季的,累计收入填年初至今。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5%,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25%=累计收入*5%*25%,预缴数填年初至今交的当年的税款,最后的应补应退税是应纳税-预缴数。
“新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填写 本期利润总额是填6000元 累计利润总额是填1000元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栏本期数9000元
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如何填写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和年度纳税 申报表(B类,2015年版)》、《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2015年版)》等报表及相应填报说明予以发布,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5年版)》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预缴月份、季度税款时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适用于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预缴月份、季度税款和年度汇算清 缴时填报。 二、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分支机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2015年版)》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 三、本公告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 告2014年第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7号)第五 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附件《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预缴情况统计表》及 其填报说明同时废止
目 本期金额 累计金额 1 2 营业收入 *1 #1 3 营业成本 *2 #2 4 实际利润额 20000 -280000 5 税率(25%) 25% 25% 6 应纳所得税额 5000 0 7 减免所得税额 8 实际已预缴所得税额 -- -- 9 应补(退)所得税额 -- 0 *1,*2分别填报4-6月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合计数与“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合计数;#1,#2分别填报1-6月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累计数与“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累计数。是否缴税看第9行“应补(退)所得税额”栏,因此,贵公司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a类表怎么填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是纳税人(或纳税代理人)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事宜而使用的载体,也是税务机关据以征收、分析、检查企业所得税所使用的资料。纳税人需按照规范要求、按照固定样式,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分为A类(查账征收企业适用)和B类(核定征收企业适用),包括年度纳税申报表系、季度预缴申报表两个体系。下面我为大家介绍A类年度纳税申报表的申报攻略,方便大家迅速准确地完成申报表的填列!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由封面、填报表单、37张申报表(1张主表和36张附表)组成。按申报表功能,可以归并成8种类型,分别是基础信息表、主表、财务信息表类、纳税调整表类、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表、税收优惠表类、境外所得表类、汇总纳税表类。 一般情况下,企业只需要填报主表及财务信息表类。当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产生差异,需进行纳税调整,则填写纳税调整表类;当纳税人发生亏损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则填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表;当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则填报税收优惠表类。其它信息的填列,以此类推。 总的来看,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是一套“树形”报表系统(如图示)。主表中的对应栏次由一张或多张附表汇总计算出,只要掌握了主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就可以轻松填报了。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列 (一)基础信息表的填列 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填列要从基础信息表入手,该表集成了各张附表的基础信息。纳税人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要把基本经营情况、有关涉税事项情况等填列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基础信息表》中。纳税人完成基础信息表的填列后,按照企业涉税业务选择需要填报的表单,就可以确定应填列附表数量了。
(二)申报表主表、附表的填列主表: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是整套报表的核心,它包括了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三个部分。通过主表,可以直观获取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除个别行次需要填写之外,主表的多个行次都通过附表或者表间逻辑关系计算得出。 1、主表“利润总额计算”1-13行数据【来源于财务信息表类】; 2、主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14-23行数据【来源于纳税调整表类 +弥补亏损表+税收优惠表类(3张2级附表)】;3、主表“应纳税额计算”24-36行 数据【来源于税收优惠表类(2张2级附表)+其他(含境外所得表类、汇总纳税表类)】。附表: 1、财务信息表类 财务信息表类包含了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表。对一般企业而言,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表是纳税申报的必填表,也是企业进行纳税调整的主要数据来源。由于企业行业不同,所适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也有所不同,纳税人可以按照以下三种适应不同会计制度的收入、支出明细表选填以下6张2级附表。 (1)A101010《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 (2)A102010《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 (3)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 (4)A102020《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 (5)A103000《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 (6)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我提醒★ A.《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的填报应确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填报金额来源于企业会计报表。 B.《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不适用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纳税人。 C.为切实减轻小型微利企业纳税申报负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有关措施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8号)中规定,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型微利企业免于填报上述财务信息表,相关数据应当在主表中直接填写。 2、纳税调整表类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产生税会差异时应填报纳税调整表类,其中包含了1张2级附表和12张3级附表。企业在调整税会差异时应先从2级附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入手,按照填表说明选填所对应的3级附表。 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1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 2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 3A105030《投资收益纳税调整明细表》 4A105040《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 5A105050《职工薪酬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6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7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8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9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10A105100《企业重组及递延纳税事项纳税调整明细表》 11A105110《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明细表》 12A105120《贷款损失准备金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3、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表 纳税人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应按照“先到期亏损先弥补、同时到期亏损先发生的先弥补”的处理原则填报A106000《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 4、税收优惠表类 当纳税人根据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时,需按照实际发生业务选填以下5张2级附表。其中,当企业享受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时则需要填报对应的3级附表。 (1)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 1A10701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 2A1070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 (2)A107020《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 (3)A10703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 (4)A10704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 1A107041《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 2A107042《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情况及明细表》 (5)A107050《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 5、其他表类 (1)境外所得表类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规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需按照实际发生业务填报2级附表A108000《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按照填表说明选填所对应的3级附表。 A108000《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 1A108010《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 2A108020《境外分支机构弥补亏损明细表》 3A108030《跨年度结转抵免境外所得税明细表》 (2)汇总纳税表类 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跨地区(指跨省、省内跨区)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该居民企业为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需按照实际发生业务填报以下2级附表和3级附表。 A109000《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 1A109010《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我提醒★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有了新变化,大家要关注相关文件内容,掌握最新的申报表内容! 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公告》的解读 以上就是A类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攻略内容,你get到了吗?
个人所得税经营申报表a表怎么填写法律主观:凡是我国的公民,只要在我国有固定收入且达到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都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必须进行个税申报,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一、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怎么填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应这样填:1、缴税月份:填写取得所得的所属月份。2、纳税人编码:填写办理税务登记时,由主管税务机关所确定的税务编码或纳税人身份证号码。3、填表日期:填写办理纳税申报表的实际日期。4、所得项目: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的规定,所得项目分别填写。同一所得项目取得时间不相同的,仍填入一行,并在“所得期间”栏内分别注明。5、减除费用数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应减除的费用额填入本栏。不减除费用的,不填写。6、已扣缴税费:如纳税义务人在同一所得期间取得所得已被扣缴的税费,填写此栏。7、速算扣除数:超额累进速算扣除数是依据税法规定的级距和每一级距的税率,预先计算出来的。只要级距和税率不变,速算扣除数也不变。8、声明人:填写纳税人本人姓名。如纳税人不在时,也可填写代理申报人的姓名。二、个人所得税如何申报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符合需要办理汇算清缴情形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居民个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取得经营所得的,应当办理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纳税人应当在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预缴纳税申报。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31日前,向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中国境内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以下情形之一的非居民个人,应当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非居民个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三、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办法纳税人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办理纳税申报,如可以在地税机关的网站上进行申报,可以邮寄申报,也可以直接到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进行申报,或者采取符合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方式申报。申报时所需资料:根据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所得、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免(扣)税额、应补(退)税额等情况,如实填写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有效身份证件,包括纳税人的身份证、护照、回乡证、军人身份证件等。纳税申报时需要填报的信息:一般只需填写个人的相关基础信息、各项所得的年所得额、应纳税额、已缴(扣)税额、抵免税额、应补(退)税额。个人的相关基础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照类型及号码、职业、任职受雇单位、经常居住地、中国境内有效联系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如果是外籍人员,除上述内容外,还需填报国籍、抵华日期等信息。纳税申报表的领取:纳税申报表可以从税务局网站上免费下载,也可以直接到各地方税务机关的办税大厅免费领取。通过兼职取得高收入者的申报: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的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申报税务机关的选择:一是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二是如果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三是无任职受雇单位的,年所得项目中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向其中一处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四是如果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无生产、经营所得的,向户籍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地税机关申报。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应当填写取得所得的所属月份、填写办理税务登记时,由主管税务机关所确定的税务编码或纳税人身份证号码等。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 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 工资 、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 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 养老保险 、基本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等 社会保险 费和 住房公积金 等;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 住房贷款 利息或者住房租金、 赡养老人 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