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上传大了是怎么回事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9-12 08:03:50

个人所得税APP系统查询的收入和实际银行打卡收入不一致是正常的,因为个税APP查询到的收入是税前收入,是包含了五险一金的收入,而实际打卡的收入是扣除了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所以这APP记录的收入比你实际收入多才是对的。

但是你说税前三万多,实际打卡只有一万五六,这个差距实在大了些。老周就按上海的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测算了下,应发3万的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实际到手的钱应该在2.3万元左右,像你这样实发工资只有应发工资的一半这种情况确实不太科学。

出现这种情况无非就两种可能。

第一种,没弄错。有没有可能你们公司财务把你应发工资的一部分扣了下来,放到年底一次性发呢?很多单位都用这种方式作为员工考勤的一种手段,具体是什么情况,你只要找公司财务人员一问就清楚了,反正这些数据都是有依据的,也不怕说不清楚,看看到底是哪个地方给你扣了那么多的钱。

第二种,弄错了。应发和实发工资那么大的差距,弄错的可能还是挺大的,如果是公司财务做账的时候弄错了你只要拿着你的银行流水和公司财务一对账就非常清楚了。又或者,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别的公司冒用你的身份信息在发工资么,你可以进收入明细查询下这笔收入的扣缴义务人,如果不是你现在这家公司,那就是被冒用身份了。

如果真的是给你弄错了,也不要慌,在你未完成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前赶紧去让财务人员去税务局更正你的个税申报记录就可以了,更正后,你APP的收入数据也会及时更新。另外你也可以通过你的个税APP进行申诉,税务局的专管员会联系公司的办税人员去核实你的申诉的。

碰到这种情况自己确实要好好核实下,因为你这每个月税收都上万的工资,如果弄错了就得多交税,尽管你这收入可能不在乎这点税钱,可要是工资没那么多反而还需要多交税,那不就成冤大头了。

总之一句话,只要还没交税,一切都很简单,无非就是去税务局更正数据,再按真实数据汇算清缴就全部搞定了。

根据你的情况,个人认为是不是你们公司申报时按账务记录的工资进行申报时,实际上并没有按账务记录的日期发放工资,可能分了几期发放的,只是预扣预缴了个人所得税。因为按常规分析,即使考虑扣除个人社保因素,不会相差这么大。

建议你全年总体打通计算一下,建议你将每月工资单与个人所得税APP系统显示收入、打卡收入对应项目对比一下,差在什么地方?

如果还有疑问,建议咨询公司财务了解原因。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近期,很多人都在讨论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事情,毕竟跟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遇到的问题也很多,这段时间我解答此类的问题不少,不少人对自己的收入、纳税信息有人反映,经查询发现自己在纳税系统上的工资与实际的不一样,比实际高太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们每月到卡上的工资是实发的工资,是扣除了 社会 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余的金额。而系统查询到的“工资”是税前的工资,就是常说的应发工资。

正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系统上查询的“工资”要多于我们实际到手的工资,这要看你每月扣了多少,建议你分月核对一下你的应发工资,己扣工资,实发工资,查找差异原因。像你描述的差异这么大,必然要查一下原因才行。

很高兴能为题主解答问题

首先题主说收入不一致的情况,我作为一个专业会计,猜想有几种情况。

第一,个税app里面的所属期是指实发工资月份,举个例子,12月工资1月份发放,12月份工资就是所属期1月份的,所以题主再看月份得时候要以发放月份为准。

第二,我们财务在填报收入的时候,是应发工资填写的,并不是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个人五险一金-其他扣款-个税=实发金额,所以题主可能是这个差额。

第三,如果题主觉得实在有问题,可以联系财务问明情况,这个应该是可以沟通的,或者题主简单粗暴一点可以在汇算清缴的时候,按自己真实收入填写,app是有这个功能的。

最后,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可以追问我,我会一一做答。谢谢

个人所得税app显示的收入是个人税前应发工资,包含个人工资,补贴,年终奖等收入项目的税前金额,此外。对于公司发放的按照税法要求应当代扣个人所得税的非货币性福利也应当统计在内,合格的公司税务人员会有详细的申报数据,对于个人而言,通常情况下对收入的印象是“打入工资卡”的收入,该收入是扣除五险一金及其他各项应扣费用后的金额,与税前应发工资有一定差异。

在全额基数的情况下,大部分地区个人五险一金承担比例约为税前收入的22.5%(社保10.5%+公积金12%),即个人税后收入不到税前收入的80%,app中的收入与个人实得收入肯定有差异。

此外,也会出现个人实得收入高于个人app收入,那就代表你有收入未申报纳税,抓紧时间纳税吧,个税法规很严格的哦。

个税APP里的收入是应发合计,肯定和实际收入(实发合计)不符,并且比实际收入(实发合计)多才对,因为应发工资里包含了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和个税,实发合计是把所有扣除和税都剔除后的实际到手的钱。所以其他月份也不相符但是属于这种情况,呢么就不会有问题,对个人所得税也没有影响。

但是某一个月差出1万五左右,差错金额达到了100%,那么就不是上述原因了,其中必有其他问题,建议和自己的公司财务联系一下,询问为何当月给申报了这么多的收入,是误填写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只有财务人员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多申报这1万五一定交了不少的冤枉税。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身份证是否被冒用,这一万五是其他公司借用的你的身份证来避税,发现这种情况可以进行申诉。

好在,现在正在进行汇算清缴,如果发现公司给申报的收入与自己的收入(应发)不符,可以自行在APP中更正,但是个人要对自己的收入的真实性负责,申报更正后,多交的税能够退回来,个人不会受到损失。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个人所得税月收入记录与实际打卡不一致这很正常,因为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并不是根据你打卡的金额来征税,也不是按照你的工资表上的实发数来作为计税依据,而是你的应发数扣除一些不征税项目来计征的。

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应税收入包括:

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个人提供信息及证据依法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有: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本人继续教育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

住房租金。按每月800元到1500元定额扣除。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自负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每年限额8万元。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按每月2000元标准扣除。

收入中还包括年度一次性奖金的月分摊部分。

工资中上交的五险一金及一些补贴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

个人所得税采取按月申报缴纳年终汇算清缴的办法进行征收。

所谓汇算清缴,就是纳税人将全年的各项收入包括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一起汇总,专项扣除后再按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进行计算应交税款,再减去全年按月己交税款进行多退少补的一种清税方式。

所以,月收入与实际打卡不一致的情况是正常的。所要核对的是个人所得税系统申报的年收入与你打卡的年总收入是否基本一致,如果相差不大那就没问题,如果相差大,那就要到财务上进行核对。

个人所得税未按时申报,或者年终未汇算清缴,均会产生征信不良记录。

如果你交纳了个人所得税,每年可以到税务局打印税票,将税票保管好。也许有很大的作用。

希望你喜欢我的回答。关注〈初收小蒜〉,专注财税,投资,创业问题的解决。谢谢!

app是应发工资我知道。其中有2万的奖金,在12月发了5千奖金、加工资及绩效实发大概是一万五,税务显示工资3万多。次年1月实发一万,税务显示正常工资,这个一万没有体现。单位会计说12月发了2万的奖金,实际综合这两个月少了5千的奖金,是单位虚报了吗?

因为个税里面申报的工资可能会包括个人缴纳的社保和个人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你实际到手的工资应该减去这些。

你申报在个税app上查询的收入是未扣三险一金,未扣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收入,是真正意义上的工资薪金收入;

发到你手里的收入是公司扣除三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扣除你应该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后的收入,即所谓的税后净收入。

公司申报个税的工资比实发的工资要多很多是怎么回事?

公司申报个税的工资比实发的工资要多很多是因为其包括了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等;对公司没有好处的,其属于合法行为。

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要求规定:1、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2、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无合理经营需要,对应当归属于居民个人的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3、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经营所得,是指: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2、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4、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个人取得的所得,难以界定应纳税所得项目的,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个人所得税怎么申报比例高了?

高的原因可能有五:

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工资是税前工资,税前工资比发到手的工资确实高太多 税前工资(含奖金等),包括社保、公积金和个税,到手的工资是扣除上述三项外,还有可能扣除职业年金的,都扣完后,到手的工资明显比税前少。

如果系统查询后,显示仅有一家入职单位给你申报,那么你感觉比实际高就是税前和税后的原因导致,这个不会是财务弄错了。

你自己计算错了 这个没说的,你对照系统,一笔一笔的都有明细可查。

除工资收入外,还有其他综合所得 比如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这些收入都会显示在总的申报额中。这个也不难,根据明细也能看出。

个人就有一笔14000多的保险佣金,就在申报的总额里面。保险佣金是劳务收入,但也属于综合所得。

另外,说明一下,朋友公司有保险任务,然后找到我,我10月份买了3份重疾险2万多,然后给开了个工号,公司给我的佣金。

在其他公司有兼职/或零星的其他公司的综合所得性质的收入 系统显示的是你个人的总额,可能你只计算了目前任职公司,未记得或未考虑其他公司或其他收入。

其他公司挂了你的名 这种情况下,你实际未在公司任职或发生综合所得性质的收入,该公司利用你虚挂人力,套取工资或费用。

这种情况,在一些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以及人力资源或劳务公司等有个别存在,上周五我公司的一个小姑娘,其名下居然挂了4个人力资源公司,每月发的工资,低的2000多,高的4000,这个小姑娘直接在APP上投诉了。

发生这种情况,你可以在个税APP上投诉、可以打电话给你虚挂人力的公司、可以打12366、可以给虚挂人力公司注册地税务局打电话、你可以通过12345热线反映。

反映的这些,各个渠道都会向虚挂人力的公司反馈,这些公司都会找到你,你可以提出你的诉求,对方满足你合理诉求后,热线再反馈回来你满意,或者你撤诉。

渤海湾东岸城市的一家公司被投诉后,该公司和投诉人协商后,支付了数千元的费用,然后对方取消投诉了。

不投诉或默认的后果 对于你本人来说,如果是上述“五”的情况,如果你不投诉,那么系统上这些收入都是你的,如果你的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够12万元,或者你的补税不到400元,你可以不用管(只是在2020-2021两个汇算清缴期间)。

如果超过12万元,或者补税超过400元,你要年度汇算清缴,并要补税。因为这些收入,平常都不够交税,但综合后,补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你不汇算清缴,也不补税,那你很大可能上了税务的信用黑名单,而且还要补税和罚款。

以上,我觉得说的还算清楚,怎么办还要靠你自己。

收入涉及到个人交税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先核实完所有的相关信息,再考虑怎么办。

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本定于3月1日开始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个税APP上显示有所延迟,但是2019年的相关信息仍然是可以查询的。因此,个人首先可以先对个人2019年的收入情况进行比对。

是否存在不实的工作单位 比对2019年所有的收入项目,看看是否有不实的工作单位。确认确实没有在该单位工作,却显示取得了该单位的收入,那很有可能是身份证号码被冒用来发工资。这种情况在以前没有APP实名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出现的,但现在只要本人登录查询,便一目了然。遇到这种情况,在个税APP中进行申述即可。

对个人的收入情况进行仔细的回顾 这两天笔者一朋友在查询时也发生了类似情况,发现有个不太熟悉的企业给他申报了个税。后来仔细想一想,确实是有在某个月提供过一次服务,只不过那个公司平时用的名称跟系统中显示的差距比较大,所以一时没有想起来。这也许是收入来源太多的人拥有的烦恼,因此需要仔细地对个人收入进行核对。如果确实是平时收入来源比较多的个人,那么建议平时自己做好记录和计算。笔者碰到过一个机械工程的讲师,对于自己的每项收入都记录得非常清楚,每月与各个公司的财务进行核对,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收入与自己认为的工资不一致的情形了。

检查申报有无问题 税款多少一般的人可能不会去自己算,对方公司申报多少也就默认了。但其实,对于收入和交税的问题,还是建议仔细核对,看看企业申报是否准确。对于不正确的,要求其更正申报。

总的来说,临近汇算清缴了,可以抽点时间回顾下过去一年的收入情况和明细,与申报的情况比对一下,有问题的及时申述或者更正。对于今年的收入,如果来源比较多的,可以自己先记录好,这样更有利于明年的汇算清缴。

不知道你查询的方法或者数据是否准确,建议你再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查询确认一下 或者电话税务局,让税务局帮忙给你查看一下申报数据。

假设你说的状况真实存在,那么查到的工资高于实际的工资有两种可能:

⑴有人冒用你的身份证并且做了员工维护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⑵就职单位申报错误。

所以,假设出现你说的状况:

通过个税app查看一下任职受雇状况 看看有没有其他任职,如果有,应该是有人冒用了你的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是自然人纳税识别号,有人冒用 ,冒用者的收入也在你的身份证号名下,如果这种情况,通过个税app投诉即可。

核实个税申报数据 如果没人冒用,可以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web端,核实一下是不是单位申报错误 如果是申报错误造成的,应该请就职单位负责个税申报人员在自然人扣缴客户端更正申报 ,自然人扣缴客户端可以更正往期申报,在不影响扣缴税款减少的前提下。

要在汇算清缴结束前更正,不然会影响汇算清缴数据,而且个税扣除是根据收入和扣除项目及适用税率计算的,收入不正确,影响个税的扣缴数据,就职单位只是扣缴义务人,数据错误影响的是个人,会造成纳税记录和实际不符。

个人所得税上查的工资比实际高好多,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好太多的原因是什么。

(1)当我们在对比个人所得税APP上的工资时,是需要跟自己每月工资条上的税前工资总额进行核对,也就是我们的应税工资总额。这个工资是没有扣除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等前的工资。如果实际到手的工资与个人所得税上查到的工资的差额,与自己当月社保,公积金和年金、个税的合计数,相差不大的话,那么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实际到手的工资肯定是比个税的应税工资少。

(2)如果通过与自己每月应税工资进行核对,发现个税工资还是比较多,自己也不是劳务工或经纪人等劳务合同的话,也没有在其它公司兼职或任职的话,那就需要询问一下公司的人力或财务,会不会申报错误或与其他人的工资报税弄混了等等。

(3)如果自己是经纪人或其它劳务合同的工作者,是可以在多个公司任职的。劳务费的个人所得税是将所有的收入,包括不同公司的劳务费都纳入个人所得税系统的。所以,肯定是会比实际工资多。

以上这三种情况,个人所得税系统上显示的工资比实际多,涉及要补缴个税的,是需要进行补缴的。如果到期未补缴,是会收取缴纳滞纳金或罚款的。

(4)再者,如果都不是以上情况,也没有额外的兼职,稿费,劳务费等收入,也只在一家公司任职,但个人所得税系统中工资还是比自己实际工资多,那就需要向税务机关进行申诉,请他们协助帮忙查询原因。原因不合理的,可以申诉说明,避免承担不必要的个人所得税,毕竟挣的也是辛苦钱。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不知道你说的“个人所得税上查的工资跟实际不一样,比实际高太多”绝对数高多少,相对数高多少。详细阐述如下:

企业承担工资、个人应发工资、个人实发工资三者差异造成

(一)企业承担工资包括两部分:个人应发工资和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费用,个人应发工资又包括三部分:个人实发工资、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费用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此 企业承担工资>个人应发工资>个人实发工资。

(二)以西安市为例,2020年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如下:(1)养老保险:单位缴16%,个人缴8%;(2)失业保险:单位缴0.7%,个人缴0.3%;(3)工伤保险:单位缴费0.5%~2%,根据行业而定,个人不缴;(4)生育保险:单位缴0.5%,个人不缴;(5)医疗保险:单位缴7%,个人缴2%;(6)公积金:单位缴5-12%,个人缴5-12%。其中 单位承担的社保比例:不含住房公积金为24.7%~26.2%,含住房公积金为29.7%~38.2%;个人承担的社保比例:不含住房公积金为10.3%,含住房公积金为15.3%~22.3%。

(三)三者关系差异结论

单位承担“五险”的情况

单位承担工资是应发工资的124.7%~126.2%,个人应发工资是实发工资的110.3%(由于个人所得税与税前实发工资高低有直接关联关系,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单位承担“五险一金”的情况

单位承担工资是应发工资的129.7%~138.2%,个人应发工资是实发工资的115.3%~122.3%(同上,没有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造成问题的其他原因及后果

(一)造成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除非公司财务人员在老板的授权下同你协商好啦,每个月通过给你多发几千元倒账,公司承担个人所得税税款,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不存在的,这样的话公司要按个人应发数给你交“五险”或者“五险一金”的。如果不是因为三个工资差异造成,那你就在个税系统中查以下资料:

(1)发放工资薪金的单位除了现在给你发工资的雇佣单位外还有其他单位;

(2)有没有给你发放劳务费、稿酬和特许权的单位;

(二)解决办法

如果是上述两种情况,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系统进行批量申诉,被申诉单位的主管税务机关专管员在收到你的申诉后最迟第二天(节假日除外)就会和你联系的,专管员了解楚情况后给你回复的,对回复不满意可以继续申诉。被申诉的单位可能和你在同城,也可能在异地,这是全国通办,没有任何关系。

(三)后果

如果你申诉的情况属实,专管员会对企业进行罚款,一般罚1900元,并要求纳税人去主管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大厅更正报表,补缴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

这事有点复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毫无例外,可能会按个人所得税系统上的数据作为综合所得额,据此计算个人所得税。

查询的工资与实际不一样,比实际高太多?“太多”到底是怎么太多法,是多几百还是几万呢?没有具体的数额不知道怎么进行分析,或者,可以讨论一下,“高太多”是怎么形成的。

工资,是工薪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都知道工资,却不了解“工资”。我们实际到手的工资是实发的工资,是扣除了 社会 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后的金额。而查询到的“工资”是税前的工资,就是常说的应发工资。

按这样理解,正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系统上查询的“工资”要多于我们实际到手的工资;另外,查询到的工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比如,是否存在被他人冒用个人信息在其他单位发放工资的情形,如果存在这种情形,查询的工资自然要比实际的工资高。

如前所述,不知道具体情况,由此带来的后果也不好判断。比如,如果是因为不真实的其他工资致使工资收入“高太多”,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相当于额外承担不应承担的税款。另外,若存在其他异常工资收入,还可能影响自己的纳税记录,遭受不必要的麻烦。

大概就是这样,我先闪了。

个人所得税APP”上面显示的本身就是税前工资 ,包含了个人所得税,五险一金,而纳税人实际到手的工资是税后工资,所以个人所得税APP上查的工资比实际工资高,这是正常情况。

如果高太多,就有可能存在一些异常的原因了 ,需要自己去核实。总结起来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被就业、被任职”;把自己实际工资算错了,少算了很多;工作单位虚报员工工资,把员工的工资多申报了。

申报工资远高于实际到手工资可能存在的原因 。 个人所得税APP上线之后,工薪阶层查询自己的实际申报收入变得非常简单。而在以前,就是两眼一摸黑,根本不掌握实际情况。

所以自从这个APP上线之后,很多网友就发现自己收入莫名其妙“多了起来”,那实际上自己并没有拿到这笔收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收到相关的申诉也很多。

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人信息外泄导致“被任职” 。

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南某大学数千名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所得税APP上有陌生公司的任职记录。而这些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实际参加工作,很有可能就是学生的信息被企业冒用。企业把掌握的这些大学生信息作为员工工资序列成本费用达到偷税的目的。

假如不是个人所得税APP的出现,纳税人有了查询自己收入信息的便捷渠道,恐怕大部分人“被任职了”都不知情。

据一些新闻媒体报道,很多学生的高校组织大学生集体参加实习,任职单位因此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过个税扣缴客户端申报虚假的员工工资,虚列工资成本。

第二,纳税人自己实际上取得了工资以外的收入,但是理解错误,没有准确计算 。

现在越来越流行斜杠青年,意思就是在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身份,也就有一些相应的兼职收入。取得的兼职收入,一般按照劳务报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支付单位在支付劳务报酬所得时,都要履行代扣代缴个税的义务,因此在个人所得税APP上也就有了申报纳税的记录。

新个税法实施之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要与工资薪金所得合并,作为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APP上显示的就是这4项综合所得的总额。

有些纳税人理解不够准确,以为APP上面显示的仅仅是工资薪金收入,其实也包含了其他三项收入,所以有可能会远高于自己的实际工资收入。

第三,本人的任职单位多申报员工的工资薪金收入 。

出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申报员工的收入明显高于实际的工资水平。有可能是申报错误,也有可能是刻意为之。

因为多申报的收入,扣缴的个人所得税是由员工个人承担的,与企业无关;另外一方面工资收入申报的越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成本就越多,对企业来讲是有好处,又不用承担成本风险的事情,所以当然有动机去做。

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 ? 这种情况对纳税人来讲有点啼笑皆非,无缘无故成了高收入人群。

首先,要做的是核实自己实际发到手的工资到底有多少 。不要多算不要少算,要把兼职取得的收入也计算在内。

其次,要以自己的任职单位财务人员核对情况 。是否是企业财务人员申报错误。如果确实因为申报错误造成多缴个税的,可以申请退税。

第三,如果遇到陌生企业申报记录,可以向自己工作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诉 。

有些时候会碰到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给自己申报了个人所得税,很有可能就存在个人信息外泄的情况。那是自己是没有能力核实的,只有向自己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诉,由税务机关来进行处理。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个人所得税 App上有相应的操作界面,实现一键申诉。

个人所得税查到的收入明细基本上会比实际到手收入高很多,每个人包括我都一样,因为申报的收入是扣除三险一金前的毛收入,而到手的不但得扣除三险一金等附加费用还得交完税,才是实际发的。

所以仔细看一下是不是高出的那一块儿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这些,是的话就没有什么问题,不会多缴税,因为计算税的时候是按照扣除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费用计算的。

如果不是上述原因,企业给你申报的时候确实比自己实际工资(毛收入)高,那么可能存在误申报的行为,那么在汇算清缴期,也就是现在,自己可以在APP上手动调整收入明细,调整为和自己的实际收入(扣除前的毛收入)一致,这样因为你前期申报得多,税也多,调整后可能会给你退税。

所以,比实际高并不是坏事,一般都不需要调整,即使需要调整也是退税,比实际低才闹心,不但有隐瞒收入的风险,还得在大家纷纷退税的时候来补税,收钱和花钱的心情简直天上地下。

比实际高要不就是克扣你工资了要不就是虚增成本了。反正跟你没关系,该吃吃该喝喝没事别往心里搁

个人所得税上的工资是税前工资(包含社保个人缴费部分,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你拿到手上的是税后工资

大家都在看

工资不到两千个税显示两个月发了6000多是怎么回事?

你是否有除了工资外的其他收入呢?把自己的工资跟个税APP的金额核对一下,另外个税的收入是扣五险一金之前的,你的工资不到两千是不是因为是税后?

个人所得税上显示的工资和实际发放的工资差距大,是怎么回事?

个人所得税上显示的工资和实际发放的工资差距大是因为个人所得税上显示的是应发工资,实际发放的工资是应发工资还有比如事假等扣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