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由于组织架构、财会队伍素质等自身特点,加之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其税务筹划方法与大中型企业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把握税收法规的特定条款
小微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充分把握税收法规的特定条款。
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公告》第八条: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实际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支出,凡没有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可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也就是说,按照15号公告精神,小微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小微企业按照准则要求确认的支出,如果没有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如折旧年限的选择)的,为减少会计与税法差异的调整,便于税收征管,小微企业只能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上确认的支出,在税务处理时,不能再进行调整。按照这一征管原则,小微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当尽可能地选用税法允许的最高费用扣除标准(如最短折旧年限)。
取得合法有用凭据
我国的税务机关实施“以票控税”,小微企业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凭证,否则不能税前列支。取得合法凭证(税务发票和其他合法凭据)是小微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方法之一。
税务发票既是会计核算的法定收支凭证,也是税务机关非常重要的计税依据。如我国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以购进为标准,将购进货物和劳务所含的进项税金当期扣除,抵扣税的唯一依据单据就是税务发票,在出口退税方面、税收优惠等许多方面,取得税务发票也至关重要。
小微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有的经办人认为不要发票价格会便宜,可以节省费用,从税务筹划角度看,没有取得合法的税务发票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如购买10000元的办公用品,不要发票付9500元,开发票付10000元。其结果是少付500元,企业所得税多交2500元。
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小微企业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方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此外,小微企业的运输费用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准予计算进项税额扣除的货运发票的填写,其涉及项目的填写必须齐全,与购货发票上所列的有关项目必须相符,否则不予抵扣。准予抵扣的运费结算单据,是指运输单位开具的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货票。货运发票应当分别注明运费和杂费,对未分别注明,而合并注明为运杂费的不予抵扣。
规范会计核算按时申报纳税
小微企业会计人员要按照《小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小微企业会计核算行为。
首先,小微企业只有规范会计核算,才可能符合查账征收要求,就可以避免核定征收情况下由于盈利水平较差甚至亏本也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如果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税务机关只能对其采取“核定征收”的征管方式。而根据国税发〔2000〕38号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政策。
再者,核算不规范会给小微企业造成损失。如税法规定小微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符合条件可以加计扣除。但在会计核算中,如果会计人员对技术研发场地和设备的折旧忽视不单独核算,就会造成没有用足政策而在加计扣除时少了金额最大的项目。
最后,税法中有很多规定都依赖于规范的会计核算信息。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就是指小微企业依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如果会计核算不规范,“年度利润总额”将无据可循。
纳税申报是小微企业一项义务,不论企业是否有税要交,均需按期及时申报。小微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处于筹建期、免税期、清算期,以及由于经营不理想,没有纳税收入等而没有税款要缴纳,但都应按时纳税申报(零申报)。此外,小微企业财会人员流动频繁,在财会人员离职的时候,管理者应主动提示离职人员先做完纳税申报,避免未按时纳税申报而给企业带来处罚。
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受益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何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小微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适合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立法意图,涉税风险最低,是小微企业税务筹划最主要方法。
常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小微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2014年9月30日前家政服务小微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同时,在优惠政策中,不难发现国家对国际运输劳务和节能服务公司的青睐。对于提供国际运输劳务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而对于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营业税。
可以看出,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用足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该如何进行税务筹划?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
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
改变纳税人构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种纳税人。比如在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企业宁愿选择作为营业税的纳税人而非增值税的纳税人,宁愿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营业税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总体税负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总体税负轻。
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纳税依据和税率。进行税务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中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纳税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了一定的空间。
重视财务管理环节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有税务筹划的工作可做。比如,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作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而股息支付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债务资本筹划就有节税优势。
小规模税务筹划一般来说,有关于小规模纳税人税务筹划,其主要可通过以下这些方式来进行:
从纳税人类型入手,在不同纳税人之间转化
根据当前的纳税情况来看,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比一般纳税人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情况下,一般纳税人税负也比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开展税务筹划,就要找到两类纳税人的应税销售额增值率与税负的平衡点的关系,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在判断成为一般纳税人后税负会明显减轻的情况下,要果断申请一般纳税人认定。
从计税依据出发,妥善开展筹划工作
计税依据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直接影响因素,每个税种对计税依据的规定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税务筹划时,需要围绕不同税种和税法的要求的展开。一是控制和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如税基提前实现,适用减免税期间,可以提前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如推迟税基、税基的均衡实现);二是合理分解税基。合理分解税基是指税基进行合理分解,从而实现税基从税负较重的形式向税负较轻的形式转化。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税负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支持某个行业或针对某一特殊时期,出台的一些减免税在内的优惠性规定或条款,此时就需要针对企业是从事什么性质的经营活动而定。比如说,入驻税收洼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会相对较低。再比如: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0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开展税务筹划,还可通过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