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如果成立三年以上,即便个税都是零申报,也是要缴纳残保金的。只有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组织残疾人工作未达到规则份额、在职员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公司,才免征残疾人工作保障金。需要根据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
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八条 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如下: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扩展资料:
《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第一条 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
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企业残疾人保障金如何缴纳?企业残疾人保障金如何缴纳?企业残保金缴纳方法入如下:1、企业残保金按月交,按去年的平均人数和平均工资缴纳;2、还可以采取公式计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缴纳额等于去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乘1.5%减去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乘去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一、残保金优惠政策如下:1、减免优惠,暂免征收小微企业;2、缓缴优惠、应在办理年审时,向负责本单位年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二、残保金的变化如下:1、分档征收,将残保金由单一标准征收调整为分档征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1%;2、暂免征收小微企业残保金;3、明确社会平均工资口径;4、合理认定按比例安排就业形式,残联在审核残疾人就业人数时相应计入并加强动态监控.综上所述,企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需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如果不交,就会少一份保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九条保障金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没有分设地方税务局的地方,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保障金征收机关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企业残疾人保障金怎么计算?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1、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即上年度月平均在职人数(每个月在职人数之和/12个月)2、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即上年度在职人员年平均工资(每个月所有在职职工工资之和/月平均在职人数)。
零申报的企业残保金怎么申报零申报的企业残保金申报规定如下:1、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向保障金征收机关申报缴唯码纳保障金。在申报时,应提供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残保金申报方式卜咐:残保金实行按月申报缴纳方式,与税收同步申报,即每月征收期内,由用人单位向主管地税部门申报当月应缴纳残保金;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按征收标准全额申报缴纳;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法定比例的单位,按差额人数申报缴纳;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或超过法定比例的单位进行零申报;各用人单位申报金额以残联机构审核数为准,申报情况随时接受税务和残联部门的稽查,年终组织汇算清缴;3、将残保金由单一标准征收调整为分档征收,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1%(含)以上但低于本省(区、市)规定比例的,三年内按应缴费额50%征收;1%以下的,三年内按应缴费额90%征收。暂免征收小微企业残保金。对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4、残保金的计算标准:残保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如下:残保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乘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乘以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指弊哪发展,制定本法。
抢首赞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