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贸大国,商贸企业众多,很发达,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商贸企业来说,利润并不是很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企业承担的税务繁重导致,所以对于大多数商贸企业来说,如何通过税务筹划来节税迫在眉睫,通常情况下,商贸企业提供真实业务和合法纳税凭证,我们建议大家通过以下方式节税:
寻找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的园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即:
(1)在园区成立新公司,将主体公司的采购以及销售业务由新开设的公司进行操作,并由新公司缴纳税款享受扶持。
(2)将主体公司迁移至园区,主体公司将税收全部留存在园区内享受税收扶持。
(3)主体企业在园区成立分公司或新公司,从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办理个人独资企业,享受核定征收。
充分进行税前列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通常,商贸公司可列支的费用主要有:办公费、业务招待费、交通费、差旅费、广告费、折旧费、福利费、工资、电话费、社保费、水电费、咨询费、运费、租赁费、保险费、捐赠(税前利润的3%可列支)、装修费等等。商贸企业对这些费用进行充分列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税,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纳税支出。
对于商贸公司如何税务筹划对于商贸公司如何税务筹划?贸易行业已实现快速而稳定的发展格局,在其发展过程中,税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管理得当,合理利用税务筹划减税降费,可为企业获取更多流动资金,带动企业稳定发展!
要明确的是合理合法税务筹划不等于偷税漏税,并且税务筹划是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不违法的手段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商贸公司要税务筹划,需要考虑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那具体如何落地实施呢?
像部分地区发展不均衡,很多区县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实体招商也很难招到商,于是推出总部经济招商模式。意思就是只需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新机构进行业务分流资金结算,不需实体办公,也不需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就可以享受到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在特殊园区内成立新公司,承接原日用百货公司部分业务后在园区经营纳税>50万,即可享受当地政府的增值税扶持和所得税扶持。
增值税:奖励地方财政留存的60%到85%,假如企业缴纳增值税1000万,地方返还250万-540万到企业对公账户上。企业当月纳税,扶持奖励次月到账。(地方留存50%)
企业所得税:奖励地方财政留存的60%到85%,假如企业500万的企业所得税,地方返还120万以上的现金返还,企业当月纳税,扶持奖励次月到账。(地方留存40%)
还可以在园区内成立“个人独资企业”模式的工作室,享受核定征收政策,综合税负仅3.16%。
个人独资企业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综合税率:0.5%-3.16%,核定以后不用进项发票和成本发票,且可以开专票进行抵扣,非常适合缺成本发票,进项发票的企业和个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望采纳喔!
准备成立一个给建筑企业供货的商贸公司,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更有利呢?(一)两种纳税人身份的区分
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原则上有两个:一个是定量标准,即销售额,看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是否达到所规定的限额标准;另一个是定性标准,即会计核算标准,以纳税人的会计核算的健全程度为标准。
销售额标准。你建筑企业供货的商贸公司,成立的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视同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纳税。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销售额是指增值税应税的销售额,即纳税人实现的用以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
会计核算标准。达不到销售额标准的话,则适用会计核算标准,即如果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而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所谓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但会计核算标准不易操作
(二)两种纳税人税负孰轻孰重
人们通常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并非尽然。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税收支出,以降低现金流出量。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在暂时无法扩大经营规模的前提下实现由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的转换,必须会增加会计成本。例如,增设会计账簿,培养或聘请有能力的会计人员等。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由于税负减轻而带来的收益尚不足以抵扣这些成本的支出,则宁可保持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
到底选择哪种纳税人对自己更为有利呢?一般而言,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进行选择:
增值率筹划法
对于你公司来说,当增值率为35.3%,两者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35.3%,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当增值率高于35.3%,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具体情况与上相同。
总的来说,在增值率较低的情况下,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较有优势,主要原因是前者可抵扣进项税额,而后者不能。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随着增值率的上升,一般纳税人的优势越来越小。在非零售环节,一些毛利率较大的企业,如经营奢侈品或富有弹性的商品时,小规模纳税人很容易通过降价来达到尽可能高利润,而又少纳税。在零售环节,一般纳税人的优势地位更小,虽然一般纳税人可按17%(13%)税率剔除销项税额,而小规模纳税人按4%剔除,但其不含税收入高,当进销差价率达到一程度时,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已超过了一般纳税人,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抵扣进项物资占销售额比重判别法
当你公司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为64.7%(或76.5%)时,两种纳税人税负完全相同;当企业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大于64.7%(或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企业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销售额的比重小于64.7%(或76.5%)时,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含税销售额与含税购货额比较法
当你的含税购货额为同期销售额的61%时,两种税负完全相同;当企业的含税购货额大于同期销售额的61%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企业含税购货额小于同期销售额的61%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
你可以进行纳税筹划,即根据所经营货物的总体增值率水平,选择不同的纳税人身份。当然,小规模纳税人转换为一般纳税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选择此法以达到节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