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公司是否存在偷税漏税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线索和方法:
财务报表:仔细审查该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别是所提交的税务申报表和纳税证明,检查是否存在数据不一致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况。如果有不合理的数据,可能是该公司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
财务流水:查看公司的财务流水,包括进出账记录、发票、支票等。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分析公司的收支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偷税漏税问题。
员工举报:一些员工可能会知道公司的内部情况,包括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如果员工向有关部门举报公司偷税漏税行为,可能会成为发现该问题的线索之一。
同行竞争:如果该公司在同行业中存在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对其同行竞争者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如果同行业中的其他公司纳税比该公司更多,可能需要对该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审查。
如果发现该公司存在偷税漏税问题,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由税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对于举报者,税务部门会进行保密处理,不会透露举报者的身份。此外,举报者如果提供的线索属实,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怎么查公司的税务风险怎么查公司的税务风险一、抽逃资本股东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二、货币资金账实不符企业有银行存款、现金出现账实差异.三、存货账实不符要么就是实际存货比账面多,要么就是实际存货比账面少,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引发严重的税务问题.四、大量非经营性往来账面长期挂有大额其他应付款,老板借钱给企业.例如,有一个销售电动车老板卖了1000台电动车,客户没有要发票,老板把钱收进个人卡,后期公司要进货,账上没有钱,就向老板借钱,但金额这么大,且长期借款不还,税务局就会认定你隐藏收入.账面长期挂有其他应收款,如股东向公司借款,年度终了一直不还款,会视为分红,股东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五、收入的确认时间有些企业在收款的时候开票,确认收入,也有一些企业存在打款时间跟销售时间不一致,比如3月卖给客户,8月才收到款项,按照规定应按开票时间3月就确认收入,缴纳税款,不能以款项收到时间确认收入.六、发票、实物和资金不一致如果企业开的发票金额、实际发货数量跟回款金额不一致,就涉及到了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巨大,出现问题不仅面临罚款,还有可能会被判刑,所以这个一定要注意!七、应付账款长期挂账当企业购买发票,票买进来了不需要支付货款,所以他们不得不挂在应付账款上.他们买的票越多,金额越大,应付账款上的钱就越多.最后,留在财务账户上的应付账款无法消除.所以财务一定注意,这种行为风险也是巨大.八、大额现金支付费用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可以使用现金,超出限额应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长期大额现金支付费用往往成为检查的疑点,一定要有足够的凭证支持.九、财政补贴收入不纳税财政资金收入是指企业从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获得的财政补贴、补贴、贷款贴息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许多企业主认为这是政府给我的补贴,不用交税.但事实上,如果企业不对这部分资金纳税,也会产生罚款、补税、缴纳滞纳金等风险.财务提前开发票会有风险吗?提前开票是肯定有税务风险的,如果税务局稽查的时候,发现缴税的项目不对,少交了,不仅仅是补税的问题,还会涉及到可能觉得公司在偷税漏税,或者是虚开发票的问题,因为,在实际的交易中,有的企业是等不得拿货,就要发票抵扣,少缴增值税,但后来还是要货的,这也罢了,有不良企业是骗票或买票,根本不要货,一旦他被查,就会连累你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这是法律责任.我们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外开发票,就是销项税,买回来的原料,就是进项税,每月要交的税就是:销项减进项,所以一般老板都会要求财务控制开票金额,而且有时还会和税局有一定关系,比如票不够开,或者金额小的不给开之类的问题.怎么查公司的税务风险?在上文整理的相关介绍资料,小编老师相信学员们看完之后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检查公司是否存在税务风险.上文罗列的几项都是平时比较常用到的,如果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税务风险担心,那么不妨来本网站上找会计老师进行咨询,会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你们学习的.。
如何发现财务报表中的纳税风险?税务局进行纳税评估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分析财务报表,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
那么税收风险是如何隐藏在会计报表中的?怎样从财务报表中识别税务风险?来一起看看吧。
根据税务总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这里提到的数据信息,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企业的财务报表。
税务局通过系统自动提取财务数据,再与指标预警值进行比对,从而发现涉税疑点。
下面几个比较重要的财务数据指标可以识别到税务风险: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过了预警值范围,税务局就有可能人为你存在少计收入或者多列成本等问题,税管员有有可能下户来企业查账,当然,企业正常的收入下滑也是可能的。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分析这个财务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人为调整产品成本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税务局会有一个指标预警值,如果超过了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本期应纳增值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税务局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设置了一个预警值范围,税负异常的都有可能进去税务风险识别的范围。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都是通过预警值的监测,从而发现税务风险。
以上是一些比较通用的一些财务数据,通过财务报表的各个会计科目的比对,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的,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指标可以识别税务风险,如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等,以及期间费用增长是否合理。
但是不能通过完善财务报表的数据来减少税务风险!在现实当中,有些企业会这么做,比如有的企业隐瞒销售收入或者少申报收入,但是又害怕进项太多,导致增值税税负太低引起税务局的监控,于是在取得进项发票后,故意不认证抵扣,让税负处于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从而躲开税务局的风险监控。
但是,这样不抵扣的进项发票会形成滞留票,这一样会引起风险异常的。
费尽心机在那弄财务报表,一旦被税务局查到,不仅仅是补税的问题,还会有罚款的,也影响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真的是得不偿失。
所以,还是要如实申报税款,如实上报你的财务报表。
总之,财务报表企业生产经营的数据化表达,各个数据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反应出税务风险,切不可为了逃避税款而去人为调整财务报表,正常申报税款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