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局通讯报道怎么写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08 04:44:06

通讯稿写法:

通讯稿常是拿来在广播站读或发新闻的,所以要靠近这两个方面。

通讯稿的标题,一般是“每年某月某日,什么事情在什么地点圆满完成”,不要有“时间性短语或词汇”出现在标题里。

标题下面要独占一行写:“通讯员:某某”。

正文第一段第一句写:“某年某月某日,什么事情在什么地点圆满完成”,然后接下来写出席会议的“主要人物”,再写“活动经过”,活动经过不要写成报幕搞的形式,要把每件事用连接词串起来,并且在每一件事叙述完后,适当的写一些评价。

通讯的运用范围:

根据通讯的特点,可以运用在四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通讯的分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概貌通讯。

人物通讯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事件通讯是重点描绘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人们所关注的事情和问题;工作通讯是报道当前带有普遍意义的先进工作经验、工作成就或存在的问题;概貌通讯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地区的某种气象、面貌。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稿件

结合自己从事多年文字工作经验谈一点对“如何写好企业通讯报道稿件”的体会和认识,以期为正准备和刚刚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的新同志引引路,也算抛砖引玉,为企业通讯报道工作搭建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

在基层干内勤的人员一提起写文章,就“谈虎色变”。事实上,写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下工夫,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勤练,多写,都会有提高。但要写好企业通讯报道稿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做好文章素材的收集工作,切不可急于动笔。

写东西太急,拿起来就写,没有足够的素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的甚至连具体时间、地点、事件都没有交待清楚,仅仅用辞藻的华丽是填充不出有血有肉感人的文章的。写文章之前,要针对文章的立意、主题,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过程、起因、结果,甚至于详尽的背景资料,情况掌握的越具体、越深入,文章就越容易写,写出来也更能吸引读者。拿《北京站自动扶梯大修由双上行更换为三上行》为例,由于上报资料中不仅把工程概况、施工流程、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必要情况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提供了北京站电梯更换的历史背景、工程施工中处于春运高峰期的北京站日客流量情况,为关心北京站建设的人、广大旅客提供了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使一篇原本反映施工进度的简报,有了看点,也更容易被新闻媒体采用。

第二,就重避轻,就简避繁,才能出精品。

素材收集完后,要有所取舍,不能一股脑地都搬上来,搞“大杂烩”,让人分不出什么味道。要坚持“就重避轻,就简避繁”的原则,前者指的是选材,即从大量繁杂的素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精挑细选。后者是说,行文的言简意赅,即用简练的话语表达,避免添油加醋,搞“长篇大论”。文如其人,做人写文章培养严谨务实的风格非常重要。为了凑字数或者应付差事写东西的做法,均不可取。此外,要将写通讯报道与文学创作区分开,通讯报道所使用的语言讲究精练,但不排斥优美;重视事实描述,切忌艺术加工。《工地上的“光棍节”》这篇报道,尺度把握得就比较好(参见如下)。

北戴河站改工程指挥部现有职工37人,无一例外都是大丈夫。由于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他们虽说身在北戴河站改一线,距北京不到3个小时车程,竟很难腾工夫回一趟家。如何活跃工地文化生活,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让参建员工安家在工地,令党支部书记朱伟成煞费苦心。近日,就在北戴河工程第二阶段既有雨棚、天桥拆除等任务顺利完成的间歇,他们别出心裁,在工地举办了一个“光棍节”。没有诸如“鸳鸯配”之类让人砰然心动的激动场面,贯穿“光棍节”始终的既有线施工安全、线路行车、电务、环保、劳动防护的知识答题及答题后的抽奖,却也不时带给他们无限欢娱。答题中,每次主持人报完题目,都会有多人竞相举手抢答。甚至出现两人为答一个题目争执不下的场面,没辙了,不得以用“石头、剪刀、布”一决高下,引逗得大家发出阵阵笑声……

第三,要做到主题鲜明,一目了然。

凡是文章都讲究有鲜明的主题,通讯报道稿子因其精短,更是如此。文章表达什么,立什么意,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没有明确、鲜明的主题,在采访或收集素材过程中就会忽略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部分。选材如此,行文也然。一般通讯报道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直入主题,然后再描述,最后点题收尾。其他的写作手法还有如倒叙用事件结果、反响引出主题、插叙在主题描述过程中插入一段特写等,无论什么写作手法,文章长短,都要以主题鲜明为重中之重,让读者一目了然。

第四,写人物通讯要做到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特质。

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这也是人物通讯最难写之处。举李素丽人物通讯为例,文章通过在公共汽车上的所见所闻,把一名普通公交乘务员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事迹通过一连串的琐碎小事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中的“不平常”、平凡中的“伟大”。如果换一个角度,同样是描述她怎么样不平凡,说她怎样忘我工作,对乘客怎么,遇到乘客的不良行为怎样。缺少了活生生的场景描述,事迹就不够鲜活,感染力就不那么强,表现人物特质也就缺乏深度、不够深刻了。如何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是其中的关键。只有最贴切的、最生活化的,才能生动形象地再现鲜活的人物。通常工作中写的比较多的人物事迹材料,往往被我们无情地格式化了,就是开头某某取得什么成果,然后在罗列几个工程等等完事。这样怎么能把人物活生生地再现出来?写人物事迹讲实事求是,不是不讲生动,更不是照本宣科。要做到生动鲜活,单靠辞藻的修饰,优美的语言,都是不够的;它不能离开生活,只有生活的,才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第五,写通讯报道稿件,重点要把握“精、准、快”三大要素。

所谓精即语言精练,准即反映事实准确无误,快即出稿及时。精、准前面已经谈过。如何做到快,及时将有价值的新闻稿子写出来,一要做到早准备,提早收集相关资料,打好初稿或腹稿;二要练就快笔头,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将稿件整理成文;三、平时下工夫,打底子,可谓“千里之行,始与足下。”

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都是必要的。

第六,如何挖掘文章的新闻点,提高上稿率。

记得前年某基层报来一篇关于项目部利用工休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的稿子,介绍某项目部抓住工程正处于验工决算阶段相对比较空闲这个机会,为干好下一个工程打基础,把年轻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学技术、学规范。从很多项目部每年或长或短都有一定的工闲时间,而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的却少之又少这一点出发,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我把稿子编好后,改了个标题《工闲时间忙练兵》发出去,结果刊登在了《中铁工程报》上。从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之后,又有多篇稿子都是这样,发现有新闻点后,就及时改了发出去,如刊登在《首都建设报》上的《住户情急物业排险》的稿子,原稿没有时间,跟笔者联系后加上了时间,以时间为序,以急、险、快为主线,描述救险全过程,突出了救险人员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增强了文章的时效性和可视性。

企业通讯稿子的新闻点还有很多,如抓住“大”事件,领导视察、重点工程建设等;抓住企业改革、管理、技术等领域的“新”举措,推行新的管理机制、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抓住企业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新”业绩,承揽任务、工程封顶、竣工、获奖等;抓住企业涌现出的典型人物、管理经验;抓住员工身边的“小”故事等等。

此外,提高上稿率,还要注意细心研究报纸各栏目的特点,投稿做到有的放矢;注意简报与新闻稿子写作上的区别,使稿子满足新闻稿子所要达到的读者范围。

最后,谈谈如何对待基层通讯员稿件这个话题。

如何对待基层通讯员稿件?目前,大多企业基层通讯员都是兼职,写稿子很辛苦。认真对待他们的稿子,既是对企业通讯报道工作负责,也是对从事通讯报道这个工作岗位负责,同时也是对基层通讯员劳动成果负责。要负起这三个方面的责任,必须做到认真审稿,就稿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与通讯员保持联系,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以达到本单位简报和对外通讯报道的基本要求。做到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基层通讯员的上稿率,对提高通讯员组稿积极性也是一种促进。目前,有部分基层单位相继出台了通讯员组稿奖励机制,以此调动通讯员写稿、投稿积极性,做法很好,但加强企业通讯报道工作同时还要在加快基层通讯员网络化建设、加大通讯员培训力度、提高通讯员稿件质量等方面下功夫,这才是关键所在。

新闻报导怎么写

一;如何写新闻,首先是“标题”,它是传播信息的眉目,也是信息的精髓。

标题里还有引题,副题,就是经常说的正题和引题、副题,大家常说的引题,经常在正题的上面,例如坚持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正题为“钢铁工业走出节能增产新路子”。

下面副题是“钢产量6年增加1200万吨,总能耗减少160万吨标煤,短缺品种产量大幅度增长。

出此以外,副题还负有交代形势、说明背景、烘托气氛,以引出正题的作用。

通俗的说,就是正题上面的一行小字是引题,正题下面的是副题。

正题称为主题,是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或思想的概括与说明,它是写新闻的特点,也是必须具备的。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单行标题(就是一个标题)一定要准确、醒目。

不能写着张三拐到李四身上,文章内容也要围着主题转,叫做一个中心。

准确做到文题相副,不能文不符实,更不能文不对题。

用题目吸引读者,通常看报纸文章标题黑字,格外醒目,标题的鲜明突出,引人注目。

例如昌图一烟花厂发生爆炸,死伤惨重。

这样的标题令读者立即动心想看下去,这就是题目起到的决定性和吸引作用。

讲一下什么叫导语。

所谓的导语,就是文章开场白,或开篇的第一句话,第一段文字。

它是一则新闻里最有价值、最精华部分的概括。

据说导语是美国人发明的,他们是最早提倡新闻必须有导语。

毛主席非常重视文章的精练。

他在审阅一个文件时,加了这样一段话:“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

”导语的写法是多种形式,1、有叙述式;例如,云南干部群众,一说起种砂仁致富的事,总少不了夸奖中国药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是他们为基诺族打开聚宝盆。

这种写法称为叙述式导语,用凝练的语言,扼要的叙述出一则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这种写法是导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

结论式例如:题目为“市场决定一切”,导语是中国彩电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日公司,现以似乎到了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这是先下结论,后在具体叙述。

描写式标题是:苏小姐的“黑名单”开头为“苏小姐是一位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白领女性,前年她乔迁新居。

一番装修之后,免不了又添置一些家电、高档日用品等物件。

望着温馨的家具,苏小姐真是喜上眉梢,乐不可支。

”但这种描写形式,在导语中不能多,几句话后便转入叙述。

4提问式导语,例如标题为“昌图一烟花厂发生爆炸”谁该承担法律责任?开头为本报讯12月30日记者获悉,辽宁铁岭昌图双庙子镇烟花场发生爆炸,先后死者42人,伤者30多人,经查实,该厂是三无生产厂家,没有任何许可证。

试问何人种下隐患,导致这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段导语明确而吸引人的提问,恰恰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由谁承担事故责任,这样文章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发问后,在将事实真相报道出来。

可能是一篇好文章,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摘要式、标题:新疆煤炭预测储量居全国首位,导语为:新疆已探明煤炭储量一万六千零四十二亿吨,居全国首位。

这种摘要式导语,它虽然也是叙述的方式,但它提要特点较为突出,其写法也是通常用的。

如果大家觉得记不住的话,就记住导语称为倒叠金字塔方式,先把重要事实或结果放在导语里,后面不必重复,就是大座朝上,它是新闻通常用的手法。

举例标题:优质服务筑“凤巢”。

本报讯;河北唐山市南区地税局以优质服务,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税收环境。

目前,共有264户域外企业落户南区,今年前10个月上缴地方税收1468万元。

这类导语明显是倒叠金字塔,把成绩说在前头,然后在叙述怎样完成的经过。

另一种叠金字塔,从塔尖往下顺,把成绩放在结尾。

当然新闻结尾不重要,对结尾没有严格要求。

有的甚至没有结尾。

数字也可以结尾,觉得话说完了,就行了,不能向单位写总结那样,非得来个好的结尾。

总之导语短短几句话,要写的具体完整,应该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部门及事情原因。

二;主体。

主体是紧接导语第二部分,它承接导语,围绕主题具体展开新闻事实及内容,详细阐述事实,使其清晰,并补充导语里未提到的次要材料,使信息更加详细确凿,内容更加完整。

对主体部分的要求为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新,就是要适应新形势,钻研新问题,抓住新特点,总结新经验,避免老一套。

二要“小”,就是要抓住某一事物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点进行报道,不要面面俱到。

把口子张小一点,不要写又臭又长的文章。

三要实,就是从实际出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生编硬造,不胡乱拔高,尽量说的让人一看就懂,文章不能重复话。

四要“活”要特别运用能够说服人、打动人的典型人、典型事和群众语言,形象,生动的说明问题,把材料和观点结合好。

最后从头到尾要紧紧围绕主题,逐步的、层层深入展开,要做到抓紧中心,语不离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三讲一下怎样写典型人物。

报道人物可以用通讯、特写、故事、访问记、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

但最重要的是挖掘材料,精心选择和确定主题,要下苦工夫,做有心人,不仅要同采访对象交谈,而且对领导及身边的同事进行调查,调查时既要突出人物事迹,又要细心观察,了解人物生动细腻富有感染力的情节,收集符合人物个性化语言。

找出人物先进特点,思想、和对组织的忠诚进行宣传,才能符合宣传大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在社会产生反响最后写好新闻,平时用心观察、了解事物,但决不可用肉眼看,得用心看。

只有别巨匠心,才能独具慧。

一个好的记者必须作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深入基层,和对方沟通感情,才能获得好材料。

举例穆青是新闻界的高级记者,为了写好焦裕禄,多次深入兰考,走到老百姓中间,从中获取大量能说明党的好干部的素材,结果他写的“党的好干部焦裕录”在中国产生极大反响,从此焦裕禄成为广大干部的榜样。

另外写新闻要有目的性,瞄准人和事。

要写什么?采访那里,都要明确,不能瞎子摸灯茫然。

多少年来,我有个习惯,首先与对方电话沟通定好时间。

然后要采访什么?在心中要有谱。

在采访中对方谈了许多,他不知道你需要什么内容。

可不管对方说什么,新闻点由自己勾画。

对方给你素材,你认真读后,从中找到新闻点,也就是最闪光的部分。

另外写作要具备理论修养,情感积累、生活积累、文化积累,以及观察感受想象,还要知识面宽,社会面广。

而且与哲学、历史、文学、心理学、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及先进的科学都要有密切联系,具备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写出好文章。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也就是平常多读书,书读多了,见识光了,写起来才能顺手拈来。

另外提醒一下,写文章最忌讳走别人路,更不能抄袭,不要胡子眉毛一齐抓,要紧扣主题,做到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运用好剪裁技巧。

要有自己的个性和观点,有自己的文风,写第一手文章,嚼别人扔的膜没味道。

要或得较高的写作水平,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必须要有一股“韧”劲,不停的写,就向你们局里王振文那样执着。

,他虽说是个业余作者,但非常勤奋,其精神可佳。

其实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一种枯燥、一种寂寞。

缺乏意志的人无法登上写作的高峰,也成不了名。

出此之外,就是要对于写作热爱,只有热爱才能有旺盛的写作激情,才能不断的写,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收获,不断使自己看到希望。

一个把写作看成是遭罪,说爬格子最苦的人,是决不会有激情搞写作的。

当然文章的畅通、文采的华美,就是简单扼要,不说废话。

突出重点,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

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一般以短为好,无论新闻长短,都要量体裁衣,句无虚发,字无浪费。

初稿写成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

只有仔细检查,反复修改,反复推敲,看文章有无说服力,结构是否严密。

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

只有反复审查和修改,才能达到文章完善。

强调一下,写文章用心去琢磨,俗话;世世留心皆学问。

古人说过: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文章无论大小,都用心去写,反复推敲,反复删改,才得到被采访者或单位的满意。

例如开原老城党委书记吴德权,宣传部下派干部,本人素质较好。

一般的记者他看不上眼,总觉得没他水平高。

我去采访时,原因老城建辽北最大蔬菜批发集散地。

(讲一下过程)还有向大家说明的,新闻本身要用事实说话,就是掌握点、线、面。

点上的材料详尽具体、生动,线上的材料,就是行业、经济类别等,面对各种材料。

从“视点”看,指纵向调查角度,线上材料,可以增加调查报告的历史厚重感。

面上材料概括说明文物的能量。

在调查及行文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点、面、线材料,在文中所占的比重及之间的有机结合相互转换。

这将影响到调查报告的深度与高度,用现代话说,用事实说话,才能使材料越丰富,越细致,全面。

总之,厚积薄发深入浅出。

要求新闻不但要有理论修养,要有专业知识。

还要对经济现象、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从理论到实践把握其本质,这样才能写出带有厚重感的深度报道。

另外,搞新闻要具有“火眼金睛”,善于细致观察,才能识别真伪,沙里淘金。

例如一次我到某一单位采访,尽管这个单位有好多桂冠,有许多媒体报道。

可是这里的卫生及环境很差,简直就向一个大破家。

这说明一个单位管理不上去,人浮于事。

打个比方一个人穿件旧衣服,却洗的干净,人们不会认为旧而笑话。

这样的单位暂缓采访,不能剜筐就是菜。

另外对社会非议大的单位和人物,尽量不去接触,报道出来,会引发评议。

我重事记者多年,自己很庆幸没有写过败笔的文章,总是与之擦肩而过。

大家都在看

通讯稿怎么写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的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面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2、

6月税收宣传工作总结

3、积极拓展宣传方式,今年海城地税局采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营改增”和国地税合作工作。在海城市电视台播放“营改增”宣传标语,在xx月xx日晚上的海城新闻对海城国地税联合开展税法宣传的做法进行了重点报道;利用各单

信息报道怎么写?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4)结尾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