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残值处理分录:
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至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清理费等支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残料变价收入以及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取得处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产生的清理净损益,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因已丧失使用功能、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或作相反分录。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率
可以重新计算折旧,将多提的折旧费用进行调整。
调整本年度多提的折旧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红字)
贷:累计折旧(红字)
调整以前年度多提的折旧
(1)调整多提折旧
借:累计折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结转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如何处理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处理方法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直线法: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原值×(1-预计使用年限/总年限)×残值率。
预计使用年限是指固定资产预计可以正常使用的年限,总年限是指固定资产从购买到报废的总年限,残值率是指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固定资产残值占原值的比例。
双倍余额递减法: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原值×2÷预计使用年限(年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反映出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随时间的减少,但缺点是需要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和残值评估。
年数总和法: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原值×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缺点是不能充分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减少情况。
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处理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政策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于固定资产报废残值的处理有不同的政策规定,企业在进行报废残值处理时需要了解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操作符合法律要求。
评估资产价值:在报废固定资产前,企业需要对资产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资产的实际价值、残值率等。这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计算出报废残值,从而合理安排后续的财务处理。
与供应商协商:如果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签订了合同,需要与供应商协商关于报废残值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说,供应商会根据合同约定来处理报废残值,但具体情况还需双方协商一致。
保留相关凭证: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残值处理时,企业需要保留相关的凭证和记录,以备后续审计和税务检查。这些凭证和记录应包括资产原始购置发票、资产评估报告、报废申请单等。
固定资产报废后残值怎么处理在固定资产报废后,如果还存在一定的残值(即报废资产的价值),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资产减值:首先,需要评估报废资产的残值。这可以通过专业评估机构或评估师进行评估,考虑资产的使用年限、技术状况、市场价值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报废资产的残值金额。
减值损失处理:如果报废资产的残值低于其原值或账面价值,就会产生减值损失。在会计处理中,将减值损失计入损益表,反映报废资产价值的减少。
借:报废减值损失科目贷:固定资产账户
资产处置:根据公司的决策,可以选择将报废资产以残值价格出售给其他实体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处置。如果进行出售或转让,相应的会计处理是:
借:现金/应收款项科目贷:固定资产账户
或
借:现金/应收款项科目贷:处置损失科目贷:固定资产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会计处理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会计政策和适用的会计准则的影响。建议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和政策,并咨询财务专业人士或注册会计师,以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评估问题咨询找 好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