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城建税全称是城市维护建设税,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用的税务。一、城建税税率是多少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为差别比例税率,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属于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具体规定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城建税是根据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而设计的,实行分区域的差别比例税率,即按纳税人所在城市、县城或镇等不同的行政区域分别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1)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这里称的“市”是指国务院批准市建制的城市,“市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市辖区(含市郊)的区域范围。(2)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这里所称的“县城、镇”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县城、县属镇(区级镇),县城、县属镇的范围按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区域范围。(3)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县属镇的,税率为1%。二、城建税的特点(一)税款专款专用,具有受益税性质按照财政的一般性要求,税收及其他政府收入应当纳入国家预算,根据需要统一安排其用途,并不规定各个税种收入的具体使用范围和方向,否则也就无所谓国家预算。但是作为例外,也有个别税种事先明确规定使用范围与方向,税款的缴纳与受益更直接地联系起来,我们通常称其为受益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专款专用,用来保证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就是一种具有受益税性质的税种。(二)属于一种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其他税种不同,没有独立的征税对象或税基,而是以增值税、消费税“二税”实际缴纳的税额之和为计税依据,随“二税”同时附征,本质上属于一种附加税。(三)根据城建规模设计税率一般来说,城镇规模越大,所需要的建设与维护资金越多。与此相适应,城市维护建设税规定,纳税人所在地为城市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城市市区、县城或建制镇的,税率为1%。这种根据城镇规模不同。差别设置税率的办法,较好地照顾了城市建设的不同需要。(四)征收范围较广鉴于增值税、消费税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主体税种,而城市维护建设税又是其附加税,原则上讲,只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中任一税种的纳税人都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也就等于说,除了减免税等特殊情况以外,任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个征税范围当然是比较广的。三、城建税的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城市、县城、建制镇以及税法规定征税的其他地区。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范围应根据行政区划作为划分标准,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各行政区域的管辖范围。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为差别比例税率,城建税城市7%,镇5%,村3%,教育费3%,地方教育费2%。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一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城建税率是多少法律分析:我国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企业都应该按时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
其中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率是建立在三税的基础上的,城建税的税率分为1%、5%和7%三个档次,根据城镇规模大小划分。
而教育附加税的税率统一为3%。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会同时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第四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如下:1、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2、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3、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第二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依法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应当按照规定扣除期末留抵退税退还的增值税税额。
《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 第六条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按照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办理。
城建税税率是多少?????城建税税率根据纳税人所在地区不同,缴税比例也不同,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7%;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镇的,税率为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三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分别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同时缴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第四条 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如下:
(一)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的,税率为百分之七;
(二)纳税人所在地在县城、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五;
(三)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百分之一。前款所称纳税人所在地,是指纳税人住所地或者与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其他地点,具体地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