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外税制了解不充分正是中企“走出去”的短板,存在多重风险。
伴随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越发成熟,一些涉及具体操作的实务问题不再“大而化之”,并日益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
能否准确把握税制、法律这样的软性条件和标准,正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成败的关键。“由于对全球税制不了解,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吃了哑巴亏,损失巨大,甚至功亏一篑。”
税收协定为避免重复征税而设,是企业“走出去”的护身符。企业“走出去”之前一定要研究好本国和“走出去”国家的税收协定。可以取而用之,降低企业的税赋成本。
扩展资料:
数据显示,很多企业对国际税收动态关心不够,“走出去”显得很盲目。针对赴美投资的企业调查显示,80%的企业不了解中美税收协定问题,只有2.5%的企业会利用协商程序解决中美税务纠纷。“转让定价这样的基本税收政策,只有15%的企业想了解。
已经在海外开展经营,但是想了解或者了解相关政策的企业,数目极少。”孔丹阳说,这样的企业往往因税务不合规而被美国税务机构开出大数额罚单,吃了不少哑巴亏。
更让业界感到担忧的是,很多集团管理层并不重视税收风险问题。他们没有配备足够的税务人员,即使有,也层级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税务网-“走出去”企业最容易出现的四个国际税务问题
各地税务机关针对“走出去”企业提出了哪些税收服务建(一)搭建服务平台
在山东地税外网建立“一带一路”税收服务栏目,发布我国有关税收政策解读和办税服务指南、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指南,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政策,提示对外投资税收风险等内容。
(二)设立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专席
在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置专席,解答“走出去”企业的政策咨询,回应服务诉求。
(三)加强对外投资税收宣传辅
分期分批为我省“走出去”企业开展税收协定专题培训及问题解答,帮助企业利用税收协定保护自身利益,防范税收风险。根据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和投资风险特点,为“走出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税收政策专题宣讲。印制《税收协定服务“一带一路”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每一户“走出去”企业。
(四)认真执行税收协定
切实执行我国对外签署的税收协定及相关解释性文件,保证各地执法的一致性,减少涉税争议的发生。及时为我省“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保障企业和个人在东道国充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五)建立境外涉税争议快速响应处理机制
我省企业在境外与东道国税务当局发生税收争议时,可以直接向省地税局提出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的申请,省局及时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并配合总局完成相关工作。
(六)实施分类服务
以“走出去”企业涉税需求为导向,对准备“走出去”的企业,重点辅导企业相关政策法规、税收协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应履行的纳税义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资决策支持;对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定期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企业具体涉税需求,详细介绍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和税收协定、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出具、涉税资料报送等政策规定,帮助企业充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降低税收风险。
(七)实施税收风险指引
围绕国际国内税法遵从风险、东道国税收政策风险、重复征税风险,给予企业税收风险预警和提示。对在避税港设立离岸公司的企业给予特别风险提示,引导企业遵守独立交易原则和商业实质安排原则,防范受到受控外国公司反避税调整的风险;对存在向境外转移利润疑点的企业给予重点提示,促使企业自行规范和调整,避免受到税务机关反避税调查风险。
(八)开展对外投资税收分析
掌握我省企业境外投资的分布特点、经营、纳税以及境外税收风险等情况,从税收角度分析企业境外投资经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九)提升税收服务能力
组织“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研讨与培训,提高基层税收人员的政策水平;加强国际税收人才储备和培养,注重相关外语人才和懂跨境税源管理的人才培养工作。组建全省 “走出去”税收服务专业团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十)整合社会服务资源
引导专业咨询机构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最新投资趋势及营商环境、投融资政策、外国税收制度、跨境税收风险控制等咨询服务。组织境内外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界专业人士,研究跨境税收政策及相关风险控制,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外部专家团队。
常见的税务风险及应对正面回答常见的税务风险及应对办法有:1、在境外被认定为常设机构。
应对办法:走出去企业应结合税收协定中的条款与企业所得税法律规定,合理筹划经营模式,尽量避免在当地被认定为常设机构;2、遭遇特别纳税调整调查。
应对办法:走出去企业发生大量、大额关联业务时,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预约定价安排,事前约定相应的关联交易及定价方法,免除事后调查的风险;3、企业所得被重复征税。
应对办法:采用抵免法消除国际间重复征税。
分析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
税务风险包括几个方面?依据国家税务局金税三期纳税评估,把税务风险分为ABCD四类级别风险:1、A级风险指标主要是对可能存在虚假交易和虚开虚抵隐患的行为进行监控的指标,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是最高级别的税收风险;2、B级风险指标主要是针对企业可能存在十分明显的偷税行为,而且数额可能较大的行为进行监控的指标。
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是高级别税收风险,绝大部分存在明显的偷税疑点;3、C级风险指标是对不直接涉税项目异常进行的监控,这些项目虽然异常但是不能直接确定其是否存在偷税,还需要结合账簿和企业经营情况检查后确定。
这些指标异常,涉及偷税风险较大,但须进一步核实,是中级风险;4、D类风险指标是指对间接涉税的科目、项目出现数据异常可能导致税收问题进行监控的指标,该类指标异常一般可能出现少缴税款的问题,但不是恶性行为,是警惕性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