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在公司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该用系统的观点统筹考虑和安排。
公司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因此在公司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所发展,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也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在经济资源有限、生产力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收入的增长、生产成本的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
故通过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导向,采用税法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对自身经营、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纳税人采用非违法手段,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筹划。
纳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与纳税人不尊重法律的偷逃税有着本质区别。
国家只能采取反避税措施加以控制。
税收筹划主要有合法性、前瞻性、目的性这三个特点:第一项合法性:毋庸置疑的就是企业所有的税收筹划都需要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进行,除此之外在税收筹划的结果上也应该符合相关法律的立法意图;第二项前瞻性:这里主要说的是筹划时间的前瞻性,不能等纳税义务发生时再去考虑如何处理,而是从整体出发,在相关业务发生之前,将税收作为企业的成本进行考虑;第三项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性是为了合理合法的减少税收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有以下几个切入点:1.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 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
改变纳税人构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种纳税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如果将价款与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的,以折扣后的价款为营业额;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均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
杭州集团费用分摊的税务筹划取得合法合规的票据。企业所得税的扣除具体方法是收益减花费乘以相对应的征收率。可是里面的花费是凭票扣除,换句话说,必须有合法合规的票据才可以进行抵扣,若是缺少成本发票,公司是不能进行税前扣除的。若是公司和个人达成合作,对方难以自行出具票据的,可以让对方去税务局让工作人员帮忙出具,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这是跟个人合作唯一能够取得合法合规的票据;
控制税前扣除标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所得税都能够税前扣除的。有些费用是有一些相关规定的,如:业务招待费,按收入的5‰,和实际上发生的60%孰低法扣除;
有效运用所得税税收优惠通常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率都是25%。如果是小型微型企业,收益在100万以内,减按10%的征收率缴纳。所以,公司在签订销售合同的时候,可以进行事先预估一下时间点,合理安排;
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有很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根据地区或行业而定的。如高新技术企业,只需要缴纳15%的企业所得税。这是行业内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一定要在涉税行为发生前,其还要具有真实的业务,保证三流合一,这样才能做到合法的降低企业税负压力。
企业如何做好税务筹划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
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
改变纳税人构成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种纳税人。比如在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企业宁愿选择作为营业税的纳税人而非增值税的纳税人,宁愿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营业税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总体税负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总体税负轻。
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纳税依据和税率。进行税务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中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纳税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了一定的空间。
重视财务管理环节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有税务筹划的工作可做。比如,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作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而股息支付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债务资本筹划就有节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