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直在强调要减轻企业税负,这无疑将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更有利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但是,创业者除了可以享受税收政策福利,还可以通过税务筹划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也就是“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并不是偷税漏税,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减轻税收压力,避免因为税务知识的盲点,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或被税务局罚款。
所以,企业有必要了解合理避税的基本知识。
三种常见的根据政策来避税的方法: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下:1、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按175%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
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少缴10%的企业所得税,按照利润的15%缴纳。
(非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二、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下:1、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20万元到30万元(含30万元)之间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可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年终奖缴税的优惠政策如下:年终奖的准确叫法是“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个税计税方法是一种比较优惠的算法,是全年仅有的一次可以除以12计算合适税率的税收优惠。
年终奖是对企业员工们一年来工作业绩的肯定。
“年末双薪制”是最普遍的年终奖发放形式之一,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外企普遍会使用这种方法。
企业要利用好“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负,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2)纳税人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3)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法定纳税主体是个人,企业为员工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能税前扣除,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企业应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容易忽视而导致多缴税的4种情况一、没有生意也要进行零申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营业执照批下来后,企业每个月都必须向税务局申报企业的经营情况。
不管有没有赚钱,也不管有没有生意,每个月都要根据运营情况做账然后根据账本向税务局做税务的申报。
现在小规模企业一个季度的开票量不达九万元的话,可以进行零申报。
零申报办理起来也比较简单,如果不办理,企业将会面临2000元的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零申报,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如有不实情况,将会被税务机关依法查处。
增值税税率与进项税的税率无关关于这一点,举个例子:增值税第二条规定:图书销售的税率是13%。
即只要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销售图书的税率就是13%。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某销售图书的公司,也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条件,但他拿到的印刷图书的进项发票是17%,在进行缴税时,还能继续适用13%的税率吗?(即缴税时,按13%的税率抵扣17%的税率)。
答案是肯定的,该公司仍然适用于13%的税率,因为行业性质决定了增值税税率,与进项税的税率是多少无关。
合同作废也要记得纳税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必然要与外界签订合同,如果中间发生意外,双方废止了合同,也是需要完成印花税缴纳义务的。
不拿发票就要多缴税税务机关实施“以票控税”,企业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凭证,否则不能税前列支。
能够取得合法凭证(发票)成了企业节税的重要方法。
然而有些人不以为意,当对方以优惠为名,诱导企业不开发票时,有些企业就会同意,这样做其实是吃亏的,举个例子:某公司购买1000元的办公用品,如果不开发票只需付900元,而如果开发票则需付1000元,表面看起来,不要就可以为企业节省100元。
然而现实是:如果多付100元,企业的所得税就可以少缴330元;而如果少付100元,企业的所得税就要多缴330元。
拿不拿发票的区别一看就明白了。
所以,企业人员一定要记住:不拿发票就会多缴税。
创业者不可不知的五个节税技巧一、将个人专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如果企业老板或员工个人拥有专利,并将其提供给公司使用,公司在对待个人的专利时,可以为其合理估价,并以有价入股的形式纳入公司使用,并签订正式的合。
这样一来,专利就会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合理摊销的方式,将其计入成本费用,从而减少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二、合理提高员工福利,摊销利润中小企业主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例如: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职工基金(如: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等),增加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且这些费用都可以列入企业的成本,从而摊销企业利润,减少税负。
混合销售要依法而签,分别计税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就是混合销售。
这里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必须是同一项销售行为,二是必须要涉及服务和货物,二者缺一不可。
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税务筹划点。
发票丢失,及时补救,仍能报销我国实行以票控税,因为涉及到税收,如果发票丢失想要重开一张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没有了发票就不能凭票报销和公司入账,该怎么办呢?丢失发票不用慌张,你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进行补救:第一种,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
第二种,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要划分清楚例如,有些公司出资购买了房屋、汽车,却将权利人写成了股东,而不是付出资金的单位,而且该笔资金也没有在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这样做合理吗?这是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费用相混杂的事例。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要在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从而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负。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方法有哪些方法选择型(1)融资方式的选择。
一般说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内部资金、负债融资、权益融资。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融资筹划。
自有资金融资可以避免风险,但是这种方法风险小,收益也小。
负债融资主要是向银行贷款以及在同行之间拆借资金,这种融资方式最主要的好处是利用利息的财务杠杆作用达到节税的目的。
权益融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来筹集资金的形式,这种筹资方式仅适用于一些大型的上市公司。
因此,在这三种融资方式中,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筹划。
如果企业有条件选择负债融资,在借款利率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借款利息可以税前抵扣,增加企业成本,达到了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2)会计政策选择。
由于会计政策具有选择权,因此企业对于同一项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例如,存货的核算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因此,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注册成立或企业申请会计政策变更得到有关部门批准时,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成本;在物价变化不定时,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核算成本,这样可以提高企业成本,减少所得税。
同样,对于折旧方法的选择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为了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在税法允许的行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
这样,相当于企业获得了一种无息贷款,企业无形中增加了收入。
(3)收入确认期限。
一般说来,会计收入确认有不同的时期,一旦收入确认,不管资金是否回笼,都要上缴应缴的税款,加大企业筹集资金的成本,减少了税后利润。
所以,收入确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税收筹划。
例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是根据合同约定日期确认收入,委托销售商品是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为了实现合理纳税期间,企业可以在签订销售合同时选择不同的销货方式,在不同时期确认收入,实现递延纳税,减少筹集资金的成本,增加企业税后利润。
政策利用型(1)投资地点: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在不同地区有不同优惠条件的规定,选择在不同地点进行投资,享受低税负的优惠条件。
例如国家规定在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等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
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低税负区,获得税收优惠。
(2)投资行业:税法规定对于设立在西部的国家鼓励类企业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在2001年~2010年间减按15%征收所得税;在西部新办的基础设施行业,其主营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不同的行业,进行税收筹划,实现合理避税。
(3)人员构成:现行税法中有一些安置待业人员、下岗人员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合理应用。
(4)减免税优惠:国家对不少产业实行减免税优惠,企业可充分利用此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达到合理避税目的。
(5)准确设置会计科目,充分利用会计政策。
如企业对于情况属实的毁损,如果进行了税收筹划,在限额内的部分,企业及时办理报批手续,将资产转入坏账,争取税前扣除,则企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税负。
还有,会议费与招待费、广告费与宣传费等,如果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争取在税法规定的限额内列支,则可在所得税前扣除,增加成本,达到节税目的。
资产重组型(1)采用企业分立合理避税:利用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税率不同的政策,将企业分立,实现合理避税。
如,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1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应缴所得税为36300元。
此时,如将企业分立为两个企业,分立出来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4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为7200元;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7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为18900元,两个企业共计纳税26100元。
分离后与分离前相比企业节约所得税为10200元(36300-26100)。
(2)采用企业合并合理避税:如甲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乙企业累计亏损91万元,甲乙企业合并前分别纳所得税为33万元和0万元。
现甲企业兼并乙企业,根据我国税法规定盈利企业兼并亏损企业的累计亏损企业可以用亏损企业的累计亏损额抵减盈利企业的利润的政策,甲乙企业合并后应纳税所得额为9万元,应纳税所得率为27%,应纳税所得额为24300元,比合并前少纳税305700元。
可见,选择适当的企业合并,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的税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五华区注册公司:创业型公司不可不知的5个节税技巧减税春风吹满地,政策福利享不停。
创业者除了可以享受税收政策福利,还可以通过税务筹划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也就是“合理避税”。
合理避税并不是偷税漏税,它是在合法的范围内减轻税收压力,避免因为税务知识的盲点,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或被税务局罚款。
跟着来看看“合理避税”的正确使用姿势。
混合销售要依法而签分别计税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就是混合销售。
这里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必须是同一销售行为,二是要涉及服务和货物,二者缺一不可。
需要注意的税务筹划点。
将个人专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如果企业老板或员工个人拥有专利,并将其提供给公司使用,公司在对待个人的专利时,可以为其合理估价,并以有价入股的形式纳入公司使用,并签订正式的合。
这样一来,专利就会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会计人员可以采用合理摊销的方式,将其计入成本费用,从而减少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合理提高员工福利,计入成本,摊销利润中小企业主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例如: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建立职工基金(如: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等),增加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且这些费用都可以列入企业的成本,从而摊销企业利润,减少税负。
发票丢失,及时补救,仍能报销和入账我国实行以票控税,因为涉及到税收,如果发票丢失想要重开一张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没有了发票就不能凭票报销和公司入账,该怎么办呢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不能混杂在一起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费用相混杂的事例。
按照有关规定,上述事项视同为股东从公司分得了股利,必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相关费用不得计入公司成本费用,要在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从而给公司带来额外的税负。
代理记账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