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所得税怎么算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31 05:01:53

法律主观: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以工资为例,应纳税所得额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扣除后的余额。而税率为3%至45%的超额累进税率。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九)偶然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所得税额怎么算?

法律主观: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1、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 法规 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所得税怎么计算

应纳所得税计算如下:1、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税收优惠形式如下:1、减税:减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给予减征一部分的措施。

国家在税收法规中规定减征,是为了给予某些纳税人以鼓励和支持。

税收减征都是按税法规定进行的。

税收减征的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比例减征法,即按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减征一定比例。

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在经济特区设立的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超过500万美元,经营期10年以上的,可以从获利年度开始,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至第三年减半征税。

二是减率减征法,即用减低税率的办法来体现减征税额。

如我国税法规定,对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经营的外国企业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免税:免税是对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应纳的税额不予征收,也是鼓励某些纳税人或某些特定行为的一种措施。

例如,我国税法规定,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销售自产初级农业产品,可以免征增值税;免税与免征额不同,所谓免征额是指从征税对象中扣除的免予征税的数额。

征税对象小于免征额时,不征税;超过免征额时,只就超过部分征税。

免征额不属于税收优惠,它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对谁形成优惠,是构成税收制度的一个要素;免税与起征点也不同,起征点是对征税对象应当征税的数量界限。

征税对象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按全部数额征税。

例如,我国现行营业税条例规定,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200元至800元;按照次征收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50元。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确定本地区的起征点。

不超过起征点的不课税,超过起征点的,就营业额的全额课征,不会从全额中扣除起征点。

起征点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税收优惠,但实际上,是为了照顾应税收入较少的纳税人,其目的是为了使税收政策符合合理负担的原则,起征点也是税收制度的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指税务部门根据税法规定,对出口企业已出口商品原来所承担的流转税予以退还的措施。

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出口。

纳税人出口适用税率为零的货物,向海关办理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凭证,可以按月向税务机关办理该项货物的退税;4、先征后退:先征后退是先依据税法,将纳税人应缴的税款征收上来,再由财政部门予以全额或部分返还的措施。

例如,1994年税制改革后,曾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流转税超税负返还,即先根据统一的流转税法规对其征税,然后再返还其在新流转税制下的税负超过原流转税制下税负的差额。

综上所述,应纳所得税的计算方式主要包括确定应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和确定税率等步骤。

纳税人需要根据自身的收入、扣除项目和税率等因素进行计算,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缴纳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大家都在看

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应纳企业所得税=115.7*25%=28.925万元应补交企业所得税=28.925-22=6.925万元问题四: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1、广宣:4200*15%=630;调增:202、业务招待费:30*60%=18;4200*0.5%=21;调增:123

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

计算方法: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二、适用税率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