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刑事风险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7-25 03:10:37

法律分析: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企业的刑事风险【干货】

没有律师顾问的企业家,刑事风险比国企老总严重!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家触犯频次最高的五大罪名依次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494次,19.71%)、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955次,12.60%)、职务侵占罪(744次,9.82%)、合同诈骗罪(520次,6.86%)单位行贿罪(488次,6.44%),占五年来民营企业家犯罪频次总数的50%以上。

与之对应的是:国有企业家触犯频次最高的前五个罪名分别为:受贿罪(481次,35.01%)、贪污罪(338次,24.60%)、挪用公款罪(146次,10.63%)、私分国有资产罪(67次,4.88%)职务侵占罪(48次,3.49%),占五年来国有企业家犯罪触犯频次总数的70%以上。

对企业家而言,应当认识到,刑事风险防控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风险防控,它事关企业和企业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尤其在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和注重高质量发展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竞争,更有主动合规能力的竞争。

唯有在发展战略与日常经营中注重防控颠覆性的刑事风险的企业,才是具备可持续发展软实力的企业,才能跻身于主流企业之列,从而逃脱被挤出市场的宿命;也唯有这样的企业家,才是社会所期待的具备现代企业家精神、得以行稳致远的企业家。

如何加强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设立、清算和融资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企业的设立和清算,应做到符合法律法规,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

避免因为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而触犯法律。

企业如何避免生产、销售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有安全生产、质量标准、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企业的生产或者销售未达标,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和负责人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刑事法律风险企业违反国家关于税务征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具有逃税、逃避追缴欠税、偷税、抗拒缴税或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给国家造成严重税款流失的,可能构成抗税罪、逃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等。

为防止税款流失,国家对发票的制造、销售、适用和购买等一系列行为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在票制造和出售发票环节,法律禁止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各类发票,禁止非法出售各类发票,否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企业如何避免因管理内部人员而带来的刑事法律风险国家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等归个人所有的构成受贿罪。

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构成行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在客观行为上很类似,区别在于主体,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原国家工作人员辞职后到企业工作时进行的挪用行为,应按挪用资金罪处理。

我国刑法对非国有公司和企业国有资产的合法财产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企业人员使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手段实施侵害国有企业资产和其他性质企业财产的行为构成侵占类犯罪。

在贪污数额达到5千元以上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造成客观的危害结果,是否构成既遂,成为应当努力把握的情节。

某些企业家认为企业的财产就是个人的财产,这是错误的想法。

企业的财产应该与个人的财产进行分离,不分离可能会引发法律问题。

某些国企高管私自设立小金库或者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个人的行为是会构成犯罪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四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零五条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大家都在看

税务风险等级划分为哪5个等级?

税务风险可以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是需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罚款和刑事责任的税务风险,比如虚开发票;二是需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罚款和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税务风险,比如偷逃税;三是需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

公司税务风险有哪些

法律分析: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一、公司刑事法律风控业务的重要性(一)对企业家而言财富的增长是事业成功的一个要素,但绝不是唯一要素。很多著名企业家因为刑事法律风险的爆发导致事业家庭乃至整个人生走向毁灭。例如,民间企业家吴某因集资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