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一)制造业:
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
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
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二)商业:
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
(三)服务业:
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税
税指国家向企业或集体、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税收、税额、税款、税率、税法、税制、税务等。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