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必须通过终结清算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那么企业如何利用清算进行税务筹划?爱员工小编给大家说说利用清算来实现的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法。
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必须通过终结清算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在资本公积金中,除企业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外,其它项目可从清算所得中扣除。对于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发生时计入资本公积,清算时并入清算所得予以课税,这相当于增值部分可以延期纳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创造条件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增值后的财产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础。这样可以较原来多提折旧,抵减更多的所得税,从而减轻税负。
适当延长清算期限,减少清算所得的税务筹划。根据税法规定,清算期间应单独作为一个纳税年度,该期间发生的费用属于清算期间费用。如果企业准备清算时还有大量盈利,可以考虑采用适当推后清算日,用该期间发生的费用来冲抵其盈利,从而减少清算所得,实现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对清算所得中资本公积项目进行税务筹划。根据规定,纳税人依法进行清算时,其清算所得应按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资本公积,除企业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以外,其他项目可从清算所得中扣除。对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发生时计入资本公积,不交纳企业所得税,但在清算时,应并入清算所得计征企业所得税,这相当于增值部分和接受捐赠的财产物资可以延期纳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增值后的财产价值作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这样可比原来多提折旧,减少计税征所得税的税基,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
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解散日期来影响企业清算期间其应税所得的数额。
注销清算企业剩余资产分配如何进行税务处理应当视同销售申报缴纳增值税。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七款规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视同销售货物。这里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应当理解为抵付应付股利,企业清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将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在内的剩余财产向股东分配实质上属于抵偿股东投资资产,应此应当视同销售申报缴纳增值税。
计税价格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的如下规定计算:
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
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扩展资料《公司法》规定,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企业的股东,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企业和其他组织,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二是非法人组织,即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其本身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也不是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以其投资人为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合伙人是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其所得并入应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合伙人是自然人的,其所得按现行税法规定的不同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是自然人,其所得按现行税法规定的不同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税务局-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税务筹划的四大主流方案是什么?你知道吗?(税务筹划的概念及特点)企业税务筹划是每个企业必须制定的财务政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合理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运营负担是企业不得不去考虑的事。
那么,上海的本地企业如何开展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节约税款,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同时节约企业成本呢,下面就税点点一起来看一下。
利用企业清算进行税务筹划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必须通过终结清算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扣除清算费用、损失、负债、企业未分配利润、公益金和公积金后的余额,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
在资本公积金中,除企业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外,其它项目可从清算所得中扣除。
对于重估增值和接受捐赠,发生时计入资本公积,清算时并入清算所得予以课税,这相当于增值部分可以延期纳税。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创造条件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增值后的财产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础。
这样可以较原来多提折旧,抵减更多的所得税,从而减轻税负。
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实施某一项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行的。
搞好企业与税收管理者的关系同税收管理者搞好关系对于纳税人有特别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税收管理者在执法中有“自由裁量权”即在税法规定尚无力顾及的地方、在税法规定偏于原则性的领域、在税法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区间和在特定的场合下税收管理者有其特定的管理威严,企业谋求这种威严为我所用。
此外,税收管理者每每在制定一些具体的税收管理制度、办法、措施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向有影响力的企业“讨教”。
适时提出对税收管理者有建设性的建议会增强征纳双方的好感,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或者主动出击,由于企业是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组织,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职能,企业的兴衰对当地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培训当地政府官员,使其游说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的政策。
这样可以赢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又可使自己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很快的打开市场。
利用存货计价方法开展税务筹划存货是确定构成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但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
利用收入确认时间的选择开展税务筹划企业在销售方式上的选择不同对企业资金的流入和企业收益的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的销售方式在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合理归属所得年度,可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延缓纳税的税收效益。
利用费用扣除标准的选择开展税务筹划费用列支是应纳税所得额的递减因素。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减少应缴纳的所得税,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
税点点,创新型互联网税务筹划服务平台。
面向七千万中小微企业提供合理节税服务,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节税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