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企业所得税利润怎么核算

来源:转载互联网 时间:2023-08-09 21:44:31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利润即为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总额。

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扩展资料: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的比例税率。非居民企业为20%。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即据以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法定比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2008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规定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利润总额

应税利润的计算方法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而间接计算法是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而间接计算法是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如下 :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吗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利润总额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大部分以交纳所得税、调节税或上交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小部分留归企业,形成各种专用基金。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帐户进行核算。三、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意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由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为计算依据的,而各项收入又有其跨年度实现的客观情况,因此,为了准确确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实现的收入额。

企业所得税季报利润总额怎么计算

法律主观:企业所得税不是由利润总额乘以税率。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再减除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为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大家都在看

财务报表:利润表中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1、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适用税率(25%/20%/15%/10%)。2、所得税,是指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有些国家以公司为课税的称作企业课税,这经常被称为公司

企业所得税利润率怎么核定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办法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税务部门会给出一份应税所得

所得税利润总额怎么算

所得税利润总额的计算方法如下:1、是直接法,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是间接法,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