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合理的公司架构;二、关联企业间不同的税收待遇;三、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流程及功能风险进行分析;四、结合公司的功能风险分析设计公司合理的票据、物资、资金流动;五、通过关联企业交易实现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六、设定定价方法;七、完善企业内控;八、建立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及风险补救措施。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的关系为何要进行税务筹划?以及如何防范税筹风险。
(一)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税务筹划分为节约型的内部税务筹划和优惠型的外部税务筹划两种,都是基于政策法规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安全性的一种财务税负规划活动。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税务结构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部分不必要税负成本,减少除业务因素外的外向型支出。变相的增加企业的可流动资本以及现行利润收入,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和创收能力有长远的意义。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抑制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
首先,税收筹划主要就是谋划资金流程,它作为减少税收成本最有效可靠的途径,将被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所采纳。税收筹划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为此就需要企业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程序,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进行正确的财务处理,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经营活动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而企业若是有利合理合法节税降费的方法,自然不会去做那些偷税漏税的腌臜事来,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亦是有益。
其次,税收的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要求其会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既精通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又熟悉现行税收政策和税法,以使企业在税收政策和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最大化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可行性价值。
企业增加利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提高效益,二是减轻税负。税收可视作经营费用,是企业纯利润的减项,企业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不纳税或少纳税,就意味着花少量的费用获得同样的法律认可和国家法律保护。
同时,税务筹划有助于企业降低税收成本,也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国家税收。
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员,规范的财会制度,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资料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的条件。创造这些条件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过程。
税务筹划的开展,对于企业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如此,还包括很多方面。所以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时候,需要积极的开展税务筹划,并且不断寻求筹划的方式方法,从而确保筹划的成功。
(二)如何有效规避税收筹划的风险
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
首先要树立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在接受委托时,要向委托人和接受筹划的纳税人说明纳税筹划的潜在风险,并在委托合同就有关风险问题签署具体条款,从而对风险有一个事先约定,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
及时的学习新的税收政策
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纳税筹划从某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寻找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
进行纳税筹划,由于许多活动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比如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等,况且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寻求外部专业税筹平台,税法律师的帮助。
在企业开展初期,往往没有形成高效的财务体系/团队,这时寻求专业的团队的帮助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税收筹划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都有哪些税收筹划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1点、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完善,税收制度也逐渐健全,但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为避免税务风险,企业财务工作者须把握上述差异,尽量做到正确纳税,这一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即企业应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在严格把握传统财务内控手段的前提下,对现代化知识技术)JDP_/充分利用,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控制的内部财务报告组织信息系统。
第2点、健全税务代理制度:
税务代理即税务代理人在国家法律法规限定的代理范围内,依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
目前,我国多数税务代理机构与税务机关有着较大联系,为促进税务代理事业更好发展,税务代理机构应依照行业性的统一管理,在代理范围、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等方面逐步规范,并逐渐成长为独立执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第3点、明确纳税人权利:
在实际的税务管理过程中,税收往往只注重纳税人需履行的依法纳税义务,对纳税人的权利则较为忽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不断提高对纳税权利的关注度,为实现任何经济个体能从缴税安排中获益,政府应对纳税人的权利加以明确。
第4点、正确评价税务风险:
评估预测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积极识别和评价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
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系统地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资料及财务数据。比如分析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及影响程度,以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负面作用。
第5点、适时监控税务风险:
以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为基础,企业还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适时监控,尤其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性审阅和合理性策划,尽可能实现企业税务的零风险。
在实施监控行为的具体过程中,要合理、合法地审阅纳税事项,合理规划纳税事项的实施策略等,并对纳税模式不断分析和调整,测定其税收负担,制定相应可行的纳税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收筹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务风险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税务风险